追风逐梦育桃李 赤诚情怀筑师声——访音乐与舞蹈学院赵要钦老师

2023-03-08 09:17:54  张家琦 刘怡童 范思琳 

赵要钦,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生,河南洛阳人,音乐教育硕士,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河南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信阳市流行音乐协会会长,担任《声乐》、《歌曲写作》、《民谣吉他弹唱入门》、《流行歌曲演唱》等课程。发表原创歌曲作品:《惊蛰》、《南湾的花儿开了》、《方向》、《不要离开我》、《南湖路237号的花香》等。2002年12月荣获河南省文化厅首届通俗歌手比赛演唱一等奖第一名和优秀创作奖;2003年10月文化部“大红鹰”杯新人新作比赛,原创歌曲《惊蛰》入围决赛获三等奖;2004年荣获河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节指导歌曲一等奖;2006年5月指导歌舞组合《思念》荣获河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06年12月,成功举办个人原创歌曲演唱会;2010年11月荣获河南省教育厅首届音乐金钟奖美声组优秀奖;2016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校园好声音”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时光倏忽,大学四年的光阴每一秒都显得弥足珍贵。记忆的阀门打开:明德广场旁的绿荫小道、樱花球场纷纷扬扬飘落的花瓣和银杏叶、景明路上氤氲的玉兰花香……如果认真走过,就会在脑海中留下痕迹,总有一天会被唤醒,可能是因为一种味道、一张照片或者一首歌。师院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音乐记录着南湖路237号的平凡的生活,赵要钦老师便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信阳师范学院的音乐教师,他热爱守初心,教书育人培育桃李;赤诚表情愫,锐意创作传播师声。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走进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乡土间弥漫着燕语莺啼的自然之声,收音机与广播传出的歌声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浪漫,这些都是洒入赵老师童年时期心中的一束迷人的光。由于深受作为民间艺人的父母的影响,赵老师从小便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听歌和唱歌成为他生活里的乐趣。上高中时,赵老师渐渐意识到“音乐也是一条出路”,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赵老师高二才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回忆起当年的艺考之路,赵老师形容条件非常匮乏,当时师资能量有限,没有专业的校外培训机构,而且当时的河南省仅有一所高校开展本科层次的音乐教育,这意味着考上大学的难度更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赵老师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河南大学音乐表演专业。1999年赵老师大学毕业,适逢信阳师范学院艺术系招聘音乐教师。怀着对豫南的向往以及把音乐作为毕生职业的信念,赵老师来到信阳师范学院任教。

亦舒说过:“生活中发生的事,如果合乎理想,是我们的福气,如不,当作经验。”初到信阳,赵老师对当时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工作之余他感觉自己还有很多思想与抱负未能实现。孤身一人来到信阳,他身边没有亲朋好友可以倾诉、排遣忧愁,赵老师只能借歌抒情。2002年,赵老师创作出第一首原创歌曲《惊蛰》。“律回春辉渐,万象始更新”,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惊蛰》这首歌也给赵老师的音乐事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2002年,河南省文化厅首届通俗歌手大赛,赵老师凭借原创歌曲《惊蛰》获得优秀原创奖。2003年,经过信阳市文化局和河南省文化厅的推荐,赵老师参加了文化部“大红鹰”杯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他深知“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为了将词曲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赵老师专门请教了中文系的老师并对歌词进行了修改调整,最终其原创歌曲《惊蛰》入围决赛荣获三等奖。谈及这次参赛经历,赵老师表示,这场专业的歌唱比赛令人难忘,从词曲修改到演唱都使自身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所有成绩的取得,无不源于点滴日常的努力;所有事业的突破无不得益于积年累月的奋斗,唯有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才能以热爱平山海,以梦想待花开。

柳絮因风起葵花向日倾

师者若水,润物无声;桃李争妍,四海承风。赵老师主要讲授《流行歌曲演唱》课程,这是一门现代声乐技巧课,不同于传统声乐课上的开嗓、练声,《流行音乐演唱》这门课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课堂上要运用音响、话筒等设备,选择伴奏,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声音、形体、表演等问题。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赵老师高标准严要求,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长和不足并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使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真正的做到了教学相长。

学音乐重在实践。2002年,赵老师和三个学生一起组成乐队参加河南省文化厅首届通俗歌手大赛,这次比赛的结果成绩斐然。其中:男声四重唱《雪南多》获一等奖第一名;《惊蛰》获演唱三等奖和优秀创作奖。2016年,赵老师再次带领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校园“好声音”河南赛区比赛,获得优秀组织奖,其中王鑫同学获得单人赛冠军。从丰富的教学经历谈到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期望,赵老师表示:每个学生都要打好基本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到学以致用;考取师范专业认证是最低的要求,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转变思维,适应社会,今后在音乐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把自己的爱好变为职业在赵老师看来是一件幸事,也正因如此,纵使前进路上困难重重他也从未想过放弃。任教前期,传统美声教学占据主流地位,赵要钦老师却更喜欢流行演唱教学与创作,即便面对社会环境的不认可,他仍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举办了自己的原创作品演唱会。2005年前后,随着流行音乐专业在国内高校的陆续开设,河南各大高校流行演唱专业也有条不紊地建设起来,赵老师也重新开始从事有关流行音乐的教学与创作工作。面对这段经历,赵老师说:“流行音乐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我感到欣慰。虽然发展过程有些曲折,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流行音乐是崭新的音乐形式,我相信它能深远持久、茁壮成长,更好地发展下去。”

万变守其本吾心持长青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回首二十多年的教学时光赵老师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铭记在心。谈及对师院的印象,赵老师表示,这里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校园内的一砖一瓦在历经岁月后也饱含感情,看到校园欣欣向荣,赵老师时常有一种怀旧感,身为音乐教师的他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策划创作一首歌曲来歌唱校园。在一次与河南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长席文太和邬百宁老师聊天时,谈到校园歌曲的创作,几人一拍即合决定为信阳师院创作一首校园歌曲,于是《南湖路237号的花香》应运而生。

一首原创歌曲从词曲创作到编曲制作,最后由歌手演唱录音到后期混音合成,需要幕后很多人的辛劳付出。歌曲音乐先有席文太老师创作,邬百宁老师填词,演唱最初设计为女声独唱,后来发现女声独唱有些单一,许多歌词意境无法充分演绎,为了让歌曲演唱效果达到最佳,于是歌曲录音确定了郭楠楠和赵要钦两位老师以男女二重唱的方式将这首歌表达出来。

音乐创作需要不断感受新的环境和生活以寻找灵感,赵老师常利用闲暇时间充实生活,获得新的音乐素材。信阳地处大别山区,自然风光秀美,工作之余赵老师常与朋友一起外出采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除此之外,赵老师还喜欢听不同的音乐会和唱片,他说,音乐需要经验的沉淀,不同时代铸就不同的音乐风格,这些经典歌曲需要反复地听,分析对比词曲的特点,潜移默化中音乐辨识度和审美能力便已慢慢提高。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新的一年,赵老师倡议让更多的师生能参与创作,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歌词和旋律,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校园原创歌曲比赛,创作出更多的校园歌曲,这样我们的校园文化就会丰富多彩,百花齐放。谈到未来的愿望,赵老师希望今后能创作和演唱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再次举办自己的原创歌曲演唱会。

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热爱赐人“月缺不改光”的斗志。从听着最初的带着电流声的收音机到现在随时随地可播放音乐的软件,岁月在电波中流淌,四十余年的热爱贯穿其中;从最初对音乐的喜爱到将音乐作为毕生的职业,二十余年的从教经历涟漪出殷殷师院情。再回首时,校园风光依旧,这一首首校园歌曲不仅是赵老师与师院情感的最好见证,也成为引起广大师生记忆的最美注脚。

编辑:李春燕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