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 | 样板党支部风采展示

2025年10月16日 10:43 

一面旗帜映初心,一个支部一堡垒。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有这样一批样板党支部,它们以信念为魂 以实干为笔,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动力。

数学研究所党支部

数学研究所党支部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下辖的三个教师党支部之一。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支部组织建设,安排骨干力量在党支部任职:韩英波教授担任党支部书记,李柱副教授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魏明权副教授担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党支部现有党员2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0人,教授7人,副教授8人。党支部党员学缘结构良好,多名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名牌大学。

党支部创新开展“三个一”学习制度。支部党员“每周学习一个专题,每月参加一次集中学习活动,每季度写一次学习心得”。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沉下心、坐下来、钻进去”,精研细读、学深悟透,推动理论学习入心入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真抓实干。支部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要求每位同志都要发言,讲述自己的感想和收获,讲述自己学以致用的效果,真正把学习成效体现到推动实际工作上。

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个月第一个周二下午是支部固定的“主题党日活动”时间,主题党日活动主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上级党委最新文件精神、身边的榜样等,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创新开展“一带一帮”活动。“立足岗位、服务师生”是党支部始终秉持的根本宗旨。支部党员教师身体力行,以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育人水平为全院教师树立标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支部精心实施了“一带一帮”活动,组织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工作;组织年富力强的党员教师“帮扶”困难学生,经常深入班级座谈,到宿舍慰问走访,了解帮助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问题。

深度融入学院中心工作。党支部在支部书记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院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你追我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良好氛围,2017年以来取得系列成果:支部党员获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且在一流的数学杂志如《The Journal of Geometric Analysis》《Calculus of Variations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经过多年积极建设,党支部于2019年获批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于2022年顺利通过验收;2024年1月获批河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支部于2021年获信阳师范学院先进党支部。支部书记韩英波于2021年获得信阳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信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23年获河南省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等;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所党支部

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2022年3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两年建设周期内,支部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相结合,按计划、分步骤开展培育创建工作,于2024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

在主要做法上,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对标《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样板支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校、院两级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保障基础配套与专职队伍建设;购置党员学习资料;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按期足额拨付,做到专款专用、实报实销;为支部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组织召开学习观摩、“样板党支部”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对支部建设提出创新性思路和建设性意见。二是支部重点围绕实现“七个有力”强基固本。强化政治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完善运行机制,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纪教育,强化纪律约束与监督;规范组织生活,提升参与校院建设主动性;注重思想引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学科优势,增强育人全面性;牢记初心使命,全力服务师生。

在特色亮点上,支部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做到金句研学全覆盖;坚持以生为本,培根铸魂育新人;传承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的”创建思路,构建了“1-1-2-3”党建新模式。

“1”即抓牢一个基础——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石,高质量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1”即打造一个品牌——习近平金句研学小组。充分运用“金句”的巨大魅力,紧密结合研究生党员学习研究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用好传播载体和平台,加强创新型党支部建设。“2”即发挥两个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校内“支部连支部”,校外“党支部连社区支部”,挖掘身边典型等活动加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3”即锚定三个目标——促进发展、强化引领、优化学风。学院创优与师生创先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师生争先创优,润物无声,发挥教师引路人作用;凝聚思想力量,强化建设优良学风。

支部“1-1-2-3”党建新模式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金句研学全覆盖;坚持以生为本,培根铸魂育新人;传承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的创建思路,充分发挥了支部学以致用、凝聚有力和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支部建设实效优、活力强、方式新的育人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育人模式。

传媒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

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依托建立的传媒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于2019年成立,且在5年建设周期内保持稳定;近年来,党支部先后被评为信阳师范大学“样板党支部”和河南省高校首批“省级样板党支部”。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现了党建工作成果的重大突破。同年,积极组织申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并获河南省推荐至教育部。支部书记曾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连续2年获得“优秀”。

创建“以剧讲史”党史课堂,编演红色题材党史话剧。传媒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深入挖掘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富矿,因地制宜、因势而新,组织广大师生创排出系列原创党史题材系列话剧“大别山五部曲”:《大别山上杜鹃红》《大别山上苍松翠》《大别山上桂花香》《大别山上红旗飘》《大别山英雄传》。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革命英雄人物,讴歌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敢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用生动、直观的艺术语言弘扬红色精神、激荡家国情怀、涵养文化自信。另有情景短剧《一封红色家书》,讲述了四代税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守。红色剧目演职人员先后深入大专院校、大别山干部学院进行演出,用生动的艺术语言弘扬大别山精神,被老区群众亲切称为“扎根红土地的新时代大学生文艺轻骑兵”,系列红色话剧成为舞台上的公开党课。

推进“以廉养德”廉洁教育,创作系列红廉党建作品。传媒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持续利用专业实践,将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基因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以廉养德”廉洁教育。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师生,以新中国第一贪腐案“张子善 刘青山案”为原型,编演原创反腐倡廉题材话剧《甜蜜的敌人》,用话剧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同时联合传媒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以视频方式记录大别山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基因,通过寻访大别山地区红军后代、革命后代,拍摄了“大别山红色家风”系列纪录片。除此之外,还拍摄了廉洁教育题材微电影《我的双面爸爸》和以刘名榜为原型的廉洁动画作品《不一样的爷爷》等作品。

开创“微支部”网络阵地,搭建红色文化党建平台。传媒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主动适应“微时代”的新特点,探索“融媒体+”背景下党建工作新载体,率先成立新媒体中心。通过组建“学习强国”虚拟化党支部,运行“剧小艺”微信公众号,创建样板党支部网络“育人号”等,推进新媒体与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让“微阵地”释放大能量,也让红色话剧编演、红廉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故事宣讲有了更好更大的平台,探索构建出一条立体化、互动式、信息化的“融媒体+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

党史话剧《大别山上苍松翠》获得第二届黄河戏剧节校园戏剧奖编剧奖、专业组三等奖,《大别山上杜鹃红》获得河南省第十六届大科节一等奖和信阳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反腐倡廉题材话剧《甜蜜的敌人》通过“关于河南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遴选《我的双面爸爸》入选教育部“润心话语”廉洁教育系列视频征集优秀作品。

编辑/初审:李春燕 复审:韩志宏 终审:张楠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