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李俊:加强综合改革 推动转型创新(2017年4月28日)

2017-04-28 15:18:01  新闻中心  本站编辑 

【河南日报】李俊:加强综合改革 推动转型创新(2017年4月28日)

——在第八届河南省高等教育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浪潮面前,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高等院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地方高师院校来说,转型创新发展不是简单地“去师范化”,而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综合改革,是一个集应用型、师范型和学术型为一体的协同发展过程。为此,信阳师范学院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强化规划指导,注重综合改革,突出师范性、立足地方性、着眼应用性、提升学术性,积极探索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把明确学校办学理念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方向,立足于教师教育的办学传统,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存量调整、增量优化”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和特色凝练,强化办学理念的师范特色、应用特色。为此,我们倡导成立由21所高校组成的“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二是把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专业学科建设上,坚持学科专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结合区域专业结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和凝聚应用型专业集群。我们遴选了化学化工类、电子信息类、信息技术类、艺术设计类、戏剧影视文学类、土木工程专业等六个专业集群转型,得到教育厅的批复和支持。我们着力打造的“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群入选河南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三是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核心要义。建设师范与非师范教育、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2+2”师资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以及“4+3+1”本硕连读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以“豫南教师教育联盟”为基础,构建了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四是把转变学校服务面向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封闭定向向开放多元转型。我们重点建设的“豫南非金属矿高效利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建筑节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南湖创星”众创空间、“谭山众创空间”等平台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是把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精神内涵。我们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挖掘中原根亲文化资源,与河南省台办联合组建“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同时,发挥区域优势,重点推出的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等都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六是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以国家留学基金委及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为依托,完善教师出国访学和交流机制。坚持开放办学,在巩固和加强与韩国等有关国家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与英美国家高校合作办学的新项目。七是把延揽高端人才和“双师型”人才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战略支撑。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对学科领军人物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特殊经费倾斜;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45岁以下硕士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引导教师由专业理论型为主向“理论型与实践型并重”转变,引导教师为企业、社会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升。八是把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博士授权学科的培育和立项建设,引导相关学科积极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做好与闽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海外博士生相关工作。鼓励支持我校教师到其他高校作兼职博导、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单独开展博士培养工作积累经验。九是把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几年我们先后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5项。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就是一个好的科研方向,背后有一个好的科研团队,项目的结项还能产生一批好的科研成果。为此,信阳师范学院充分挖掘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想方设法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获批上取得新突破。一大批国家和省级项目的获批,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办学水平,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

 

编辑:朱四倍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