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余本海:精准帮扶 做好老区教师队伍发展大文章

2022-06-28 09:56:07 

精准帮扶 做好老区教师队伍发展大文章

——信阳师范学院建设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副校长  余本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职责和重大使命。

40多年来,信阳师范学院以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己任,对接“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时代担当,着力发挥好“美好生活看信阳”的教育引领和支撑作用,在老区教师队伍建设、老区中小学教师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建设面向全省的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以下简称“研修院”)为契机,扎根乡村教育振兴前线,锚定县域教师发展这一农村教育转型提质“第一推动力”,以研修院为平台,依托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凝聚各类优质教育力量,深入开展河南省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改善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新县)的探索与实践,建构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自2020年10月以来,以信阳市新县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为中心,牢牢把握“支持”“服务”两个基本点,探索建构“结构—平台—模式—功能”四位一体的新县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通过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创新县域教师发展方式,形成了老区教师队伍动态化发展的新生态。

点引擎:构建“四位一体”服务支持结构,唤醒教师发展自觉

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研修院将学习者与培训者的关系置于哲学视野下考察,针对新县教师发展中存在的发展缺乏科学统筹、教师培训资源分散、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关键问题,聚焦服务支持主体结构构建,以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作为变革学习者与培训者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了高校(University)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Government)、县教师进修学校(科室)(Teachers Training School)、中小学校(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四位一体”的“U-G-T-S”联合联动县域教师发展主体结构,改善以往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主、客体联结中培训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在各方交往互动中,研修院广集基础教育名师,组建豫南教师教育智库,为构建新县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凝智聚力;与新县教育体育部门协同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筹建县、乡教师发展学校,“红色园丁”县乡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以下简称“三名”)工作室,在智库专家指导下,深挖各自特色,锻造校本研修精品。在各方绵密互动中,高校得以在履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职责过程中实现“精、深、实”服务支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得以在与研修院的合作中产生引领与促进县域教师发展的自觉,原新县教体部门得以完成从师训科到新县教师发展中心的蜕变,教师发展学校及“三名”工作室得以实现学科教学团队、学校管理团队、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团队的共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素养积淀、特色实践经验探索,课题研究的内生动力、创新意识得以激活。“在信阳师范学院专家的指导下,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一定要将红色精神浸润到学生心田。”列宁小学校长曹积秉说。主体结构各方均在互动合作中获得心灵温暖和情感慰藉,精神世界得以在联动发展中丰富,教师发展主体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生成发展自觉,为新县县域教师发展点燃了动力引擎。

厚沃土:搭建学研训领一体化服务支持平台,促进教师共享共研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研修院着眼新县教师发展支持服务平台搭建,建构由新县教师发展中心、县级教师培训师团队、教师发展学校、“红色园丁”“三名”工作室、“红色园丁”研修图书馆、网络名师课堂构成的多元化O2O(线上线下结合)一体化教师发展支持服务平台,为县域教师发展厚植沃土。新县教体部门领导在感谢信中说:“信阳师范学院为我县捐赠的‘红色园丁’图书馆如一江春水,滋养着老区教师的成长。”

研修院深挖老区教师发展动力源泉,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申报筹建系列活动、培训师团队系列高端研修、教师发展学校及“三名”工作室系列校本研修和跟岗研修活动、学科名师论坛、网络名师课堂优质课征集展播研磨等系列活动等,促使新县全域各中小学校、各级各类教师扎根教师发展支持服务平台。构建“以学促研—以研领训—互助共享—交流联动—打造共同体”的模式,推动发展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从供给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使县级教师培训管理者、教师培训师、中小学校长、一线名师骨干等各类发展群体纵横交织、竞相发展,为老区培育出满足教师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服务平台,全面优化老区教师发展环境。

强动力:创新“选育用留”一体化服务支持模式,孵化领航队伍

在新县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构与实践过程中,创新“选育用留”一体化服务支持模式,夯实选、育、用、留四大环节,着力为老区培育孵化优秀教师发展领航队伍。

严格把关,灵活选才。研修院与新县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开展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建设、教师培训师团队、教师发展学校、“三名”工作室、网络名师课堂优秀坊主遴选,聚焦上述教师发展主体,以阶段遴选、动态遴选机制为教师发展领航队伍建设选才。

重视培养,科学育才。在教师培训师团队、教师发展学校、“三名”工作室等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中,研修院创新实施“能力测评→任务驱动→集中培训→工作坊研修→团队行动学习→实战训练→应用实践→评价反思→总结提升”教师发展支持服务模式,开展课题引领下的主题式研修,将师德修养、教学风格、治校(班)思想凝练、教学诊断及教学研究开展渗透主题研修全过程;通过线上线下同研共读、同课异构等聚焦乡村教育与教学中的普遍共性问题和瓶颈问题,开展专题研修,共同探讨解决路径;通过同步、异步方式开展聚焦专题的网络研修,经过深入分析、研磨、测评,生成高质量培训成果。

成果凝练,合理用才。研修院联合各教师发展主体开展成果凝练与教师发展成果推广应用,引导各教师发展共同体汇总提升研修成果,形成“三名”工作室典型工作案例、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集锦、学科优质课教学视频集锦、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和《老区校长之声》《我的初心回归路》《我的乡村课堂变形记》等文集,真正使各教师发展共同体成长为县域教师发展领航力量。

激励保障,注重留才。研修院协同新县教体部门开展教师发展学校建设评估、教师培训师结业考核、“三名”工作室建设评估等,健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动态考核机制,为表现突出的教师发展团体和个人设立课题研究项目,搭建各类研修交流平台,打造“红色园丁”教师发展文化,极大增强了教师发展团体与个人的发展欲望和获得感,使优秀的教师发展团体及个人既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又能“研至深、行至远、引至善”,为新县教师发展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优生态:完善双向互动支持服务功能,输血造血双轮驱动

面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研修院将挖掘和实现乡村教师之于乡村的独特价值作为重要抓手,在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中着重完善“研修院支持服务推进乡村教师发展—乡村教师发展反哺乡村教育”双向互动功能,以新县教体部门师训科转型建设、新县县级教师培训师团队建设、新县教师发展学校、“红色园丁”“三名”工作室建设为突破口,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聚焦的各类研修活动以点带面,为新县乡村教师发展“输血”“扶志”,合力营造乡村教师发展新生态。

研修院深入开展乡村教师发展反哺乡村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校本研修问题诊断、名师论坛、名校长论坛、名班主任论坛、基础教育论坛、送教下乡等活动,推动了优秀教师发展平台和优秀教师发展个人的成长,实现在发展中学习、研究、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的良性循环,使优秀教师发展平台和优秀教师发展个人获得辐射引领全域教师发展的“造血”功能。

以县域教师培训师团队建设实践为例,从“聚焦校本研修”到“专业素养能力提升”,再到“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提升”“教学诊断与改进能力提升”,70余名教师培训师培育对象在持续研修中逐渐成长,回归内心与乡土,重塑强烈的扎根乡土的教育理想,重新审视自我求真与创造的欲望,重建自我作为乡村教师及教师培训师的独特意义,实现了教师培训师团队的“扶志”。同时,新县培训师团队成员在研修院相关专家引领下,先后担纲实施了10余场全县规模的乡村教师师德讲座及20余次协作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研修活动,组织实施了小学段、初中段各学科送教下乡项目,使得培训师团队建设的成果惠及全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真正在实践中实现了“反哺”“扶智”。

编辑:崔亦茹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