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未来 向着梦想 让我们开始新的出发!——校长李俊教授致新生的一封信
编者按:在校党委书记宋争辉教授的倡议下,我校从2016年开始的校长给新生一封信和校长向新生赠书活动受到了新生、家长、校友、师生和舆论的关注与好评。从时任校长宋争辉“为你打开一扇窗”(签名赠书为《如何阅读一本书》)到现任校长李俊“让我们一道兑现豪言一起实现抱负”(签名赠书为《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向着未来 向着梦想 让我们开始新的出发!”(签名赠书为《经典常谈》),为新生和家长感知师院的风范和情怀提供了更多的解读之法,为社会和舆论认识师院创造了更多的出彩之点!
让我们和书记、校长共同期待2018级学生的到来吧!
信阳师范学院校长 李俊 教授
亲爱的2018级同学:
你们好!
美丽的信阳师范学院正敞开胸怀等待你们的加入!
在这激动人心的美好时间里,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培养你们的父母和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此时的你,可能正在收拾行囊,准备着大学生活、学习的必需品,憧憬着大学的一切!我不会吝惜对你们最美好的祝福,但也要提醒大家做好上大学的预备课!
高考是人生的关键节点,但也仅此而已,因为这不是人生的定局,不是人生的顶峰。还有更多的美好画卷和梦想等待我们用勤奋和汗水去创造,希望你们在暑假期间,放松有度,身心和谐,不焦虑不迷茫,有计划有准备,用更加成熟的眼光和担当的精神审视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在知识更新迭代和竞争激烈加剧的当下,大学不是保险柜,不是避风港,而是我们迎接人生更大挑战的加油站。在学校众多的新生交流群中,我发现同学们比较关注住宿条件和饮食习惯等问题,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学校已经尽最大可能最大努力去创造满足同学们期待的生活学习环境,但也不可否认,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不尽相同,由于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或有个别同学不那么满意。只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们拥抱梦想、搏击未来的借口。信阳师范学院能够给大家提供足够好的学习环境,足够好的学习风气,愿意给同学们提供“家”一般的温情成长平台,为同学们梦想的奔腾和飞翔创造更宽广的成才舞台。习近平总书记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希望大家不要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不要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享受,我们要比一比谁在信阳师院学到的知识多,比一比谁在信阳师院读过的经典多,比一比谁在信阳师院蓄积的能力强!方此,四年之后,你才会自信满满地说:信阳师院,是我最值得骄傲的母校!
9月8日、9日是个好日子,是我们见面的日子!作为你们的老师,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愿意和大家说说心里话,期望为你们的大学生活打开一扇窗:
学习有法,求真成就气质。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是我们在大学“初心”和“使命”。进入大学,不能把学习简单理解为读了几本书,做了几本笔记,不能偏差理解为考试能过关,毕业能拿到文凭,而是要学深悟透、知行合一,既基础扎实,又追踪前沿,在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青春奋斗中成就不一样的气质。在大学,知识的习得非常重要,但气质的提升和情怀的修炼同样重要。正如所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遇到的事。”“是否受过教育”“受过多少教育”的通俗解释就是“有无学历文凭”“有什么样的学历文凭”。但学历文凭的获得并不是一进入大学后就自动到来的,同样要经过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执着探究。“上大学”的要害在于“如何上”和“如何学”。前段时间,有个“煎饼大妈”上了新浪热搜——北京51岁的贾秀英月入超十万,做的招牌煎饼叫“巨无霸”,供女儿读了研究生。面对网友留言评论“读研干啥?不如卖煎饼”时,贾秀英却说:“我劝女儿一定要好好读书,读书只是一时苦,可不读书,就会像我这样苦一辈子。”希望同学们牢牢把握“上大学”的真谛,不浮夸不迷失,志存高远,一往无前,少抱怨,多学习,少长脾气,多长本事,能用汗水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用泪水来遗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我的知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着力提升自我的能力,用“厚德崇实 善学敏行”的校训来引领大学生活,成就自己的最好气质!
协作有道,培养团队情怀。刚刚过去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风起云涌,波诡云谲,巨星已经老去,新星正在登场,你们就是信阳师院的“新星”。不同的人从足球比赛中享受了不同的快乐,当然也有伤感,但赛场上赏心悦目的配合和行云流水的进攻给我们的启示远远超过了足球的范畴。1988年,习近平在《提倡“经济大合唱”》一文中,谈到了足球赛的启示——“经济大合唱”就是要讲协调,讲配合……这好比一场足球赛。当今世界高水平的足球赛,仅讲个人技术水平,单靠个人的脚下功夫,恐怕已经不合潮流了。破门主要靠队员们的有机配合,配合意识已经成为绿茵场上重要的战术意识。在大学,希望大家既要融入师院的的“大家庭”,也要融入班级、寝室的“小家庭”。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认识“人”提供了价值尺度和价值支点。人之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少同学可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家人,第一次享有想象中的“全面自由”,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将由被监督者、被管理者到自我约束者、自我管理者的转变,没有以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态度为核心的团队价值观,恐怕难以行得稳、走得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围绕“求知、做事、共处、做人”的四根“知识支柱”展开,方能有机结合教育的使命和时代的发展,方能真正成长成才。学会与不同的人共处,以包容的态度接纳更多的人,以豁达的心胸容纳更多的事,培养团队情怀,就能在信阳师院的“朋友圈”如鱼得水,就能在信阳师院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共同奋斗的“合伙人”!
消费有度,提高自制能力。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当下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素养。提高消费的自制能力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大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家庭,消费习惯、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我希望大家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恰当处理金钱和欲望的关系,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值,避免消费欲望的膨胀和经济能力的对立,使消费保持在家庭和社会、个体身份相一致的水平上。大家可能从新闻媒体上看到了不少大学生由于不能理性消费,或上当受骗,或陷入“贷款”陷阱,严重的甚至违法犯罪,如此种种,大家要擦亮双眼,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要陷入高消费的“诱惑”中,理性处理消费水平和家庭承受力之间的关系,不攀比不炫耀,用理智支配消费,把理财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作为必修课,构建科学消费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是过好大学四年生活的内在要求,也能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向大家推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中华书局,2014版)一书,作为见面礼。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一是不少年轻人望“典”兴叹,不敢问津,而本书足以启发人们对经典的兴趣,给想“漫游”经典的读者当向导;二是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感知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而大学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青年朋友从经典开读,自可在学问的道路上深耕细作,夯实未来的根基;三是希望大家从一进入大学开始就与书籍为伴作友,不怠慢于时光,不荒芜于青春,提振精神、丰盈人生,在美丽的师院踏实走好大学的每一步,过好大学的每一天,写就自己的青春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我们要一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青春梦想。
当太阳跃出地平线,希望之光就洒在你我脚下的这片红色土地上,向着未来,向着梦想,让我们开始新的出发,在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中,既抢抓机遇,又创造机遇,用一个个出彩去汇聚人生的“多彩”,用一步步出彩去凝聚人生的“浓彩”,把大学生活过成你自己期待中的样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期待与你们相会相知于“河之南 湖之北”的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