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大学: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养高素质教育硕士

2024-10-16 14:41:10  沈文慧 

信阳师范大学

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养高素质教育硕士

沈文慧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信阳师范大学作为根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现代教师教育高等学府,具有15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历史,涵盖了学科教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等16个学科领域(方向),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河南省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教师,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近年来,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积极推进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大思政”教育,铸牢教育硕士研究生胸怀天下、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躬耕教坛、甘于奉献的师德情怀。

教育硕士研究生是正处在培养过程中的教师,有很强的可塑性,以教育家精神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根铸魂尤为重要。为此,学校统筹推进课程、科研、实践“三位一体”和课堂、社团、社会、网络“四维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模式,将教育家精神贯穿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实习实践和社团文化建设全过程,实现课堂、校园、社会及网络空间全覆盖,以教育家精神激励教育硕士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教育强国的使命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激发教育硕士研究生将个体“小我”的奋斗目标自觉融入到教育强国宏大事业的内生力和自主性中。孔子、孟子、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树立了思想和伦理标杆,于漪、黄大年、张桂梅等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树立了行动和实践榜样。通过“大思政”育人模式,引导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教育家为成长标杆和榜样,以教育家精神为成长动力,确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职业观,激发教育热情,塑造教育品行,提升专业素养,积蓄成长内在力量。2016至2023年,学校累计毕业教育硕士研究生1203名,很多学生进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及民权县、汝阳县、鲁山县、沈丘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任教。毕业生扎根基础教育一线,潜心教书育人,以扎实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育人本领和高尚的师德情怀备受赞誉,有力提升了当地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成为河南省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学改革,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求是创新、勤学笃行的科学精神和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

2023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增加了“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体现出对“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这些新要求与教育家精神高度吻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学校对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将教育家精神与课程教学、教育研究、实习实践有机融合,从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价值观的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等多角度多层面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课程;教学方法上,倡导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STEM学习,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夯实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培养上,着重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为研究而研究的问题。为此,学校要求各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导师要引导研究生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严把学位论文选题关,学位论文不能脱离基础教育实际进行空洞的理论阐释,更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而必须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围绕区域基础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从中凝练研究课题或提取典型案例,将之提升到理性层面,从更高的维度去剖析,透过浅表性现象,挖掘探析深层次原因,进而揭示其本质与规律,寻求攻坚克难的路径与策略,从而形成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和咨询报告,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修正,实现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的共同推进和相互印证。近年来,教育硕士研究生围绕河南省及大别山地区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撰写学位论文160余篇。通过扎实系统、接地气的学术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形成求是创新、勤学笃行的科学精神,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未来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实习实践,提升教育硕士研究生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教育硕士研究生缺乏一线教育教学经验,因此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学校联动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三方力量,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开发课程、案例、教材,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开发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学—政府部门—中小学”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将高校课堂学到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具体教学情境之中,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化对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度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提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组织教育硕士研究生前往多地开展为期一学年的“顶岗实习”“支教服务”等沉浸式实践教学活动,以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机制,凸显实践教学的“教育性”“教学性”“研究性”“系统性”和“融合性”,将“有组织的指导”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同时,大力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活动,组织全体教育硕士研究生参加学院、学校、全国三级教学技能大赛,通过层层选拔、观摩学习、反复磨炼,提升学生育人综合素养。近3年,68人次获得省级以上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技能大赛奖励,4名教育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722名教育硕士研究生获得河南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8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积极推进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09日第11版

编辑:李春燕 / 初审:李春燕 复审:韩志宏 终核:丁少锋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