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信阳师大新闻网讯 群贤共话促发展,同绘教育新篇章。10月28日,时值信阳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华诞,一场以“五秩芳华育桃李 砥砺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在逸夫楼报告厅开幕。论坛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多位院士、学部委员、海内外教育界专家以及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入交流,凝聚智慧力量,共谱奋进新篇。

校党委书记王文鹏致欢迎辞。他深情回顾了学校五十载办学历程与丰硕成果,指出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根大别山革命老区,紧紧围绕教育强国战略,锚定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他表示,本次论坛作为建校5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旨在搭建起思想交融、智慧共生的高水平交流桥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期望各位专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传经送宝。全体师生将立足新的起点,砥砺奋进、弘毅笃行,认真践行学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力谱写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的崭新篇章。
开幕式后,论坛转入人文社科与理工科分会场,13位顶尖专家围绕各类核心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针对性的观点,为学校科研发展与人才培养注入新思想新动能。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作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作主旨报告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王海洲作主旨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作主旨报告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作主旨报告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李青原作主旨报告

武汉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李幼平作主旨报告
在人文社科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以《“三师课堂”: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本土原创课堂教学新形态》为题,分享了在智能技术推动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从炎黄文化教程与高等师范新文科建设出发,探讨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科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王海洲在畅谈新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时,指出影视教育应立足文化自信,服务国家战略与时代需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就增强高校人才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展开分析,提出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分享了大学文科的学科建设之道,系统阐释了文科建设在学科交叉与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李青原以《经管学科交叉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题,探讨了经管学科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径。武汉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李幼平在《人人美育 美育人人 美育浸润 培根铸魂》报告中,强调美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基础性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征宇作主旨报告

大别山实验室执行主任谢正军作主旨报告
在理工科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率先以《大变局时代应对不确定性的定力与张力发掘、随想和实践探索》为题,深刻剖析了世界变局下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教育工作者应涵养战略定力,拓展发展张力,勇于探索实践。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以《多学科交叉探索生命的奥秘——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调控与Ⅱ型糖尿病》为题,展示了生命科学前沿进展,指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对推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在《AI + SCIENCE挑战与机遇》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现状与前景,为高等教育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转型提供了前瞻视角。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征宇以《食品·生命·未来 践行大食物观 赋能教育强国 培养一流人才》为题,深入探讨食品科学与生命健康、未来发展的内在关联,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时代新人。大别山实验室执行主任谢正军聚焦我国食品工业的挑战与未来,分析我国食品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蓝图。

校长余本海主持论坛开幕式。


副校长王娟、涂友超分别主持人文社科与理工科分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