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时间】新生家长眼中的师院温度和情怀

2015-09-07 10:25:00  新闻中心  刘沛沛 郭靖雯 刘争洋 王启荣 程丹丹 符影影 

我们的校园并不仅以“最美丽”被社会和公众所感知,也不仅以催生理想之花盛开而闻名,对新生和家长来说,更以有温度、有情怀而被牢记和传播。

4_副本.jpg

2.jpg

3.jpg

迎新期间,和家长交流,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在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不少新生和家长都感谢学校尽心尽力、全心全意的迎新工作:“从下车到办理好入学手续,一路上都有师院的志愿者帮忙,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新生付淼淼的父亲如是说。的确,当远远看到满载着新生的大巴车往东操场的迎新站点驶来时,各院系负责迎新的学长学姐们就赶快行动,“抢”自家的学弟学妹。校园里也遍布着尽职尽责的学生志愿者,有的站在学校主干道的各路口指引道路,有的帮新生拿行李,有的当“导游”介绍报到流程、学校的食宿等。

一位送孩子报到,凌晨1点到站的家长对学校的接待人员说道,“本来以为这么晚了,只能在外面的旅馆凑合一夜,没想到,一出站就看到了接待台和接待的老师。很感动。”今年推出的“家校联系卡”、家长见面会等举措,让初来乍到的新生家长感受到了丝丝的暖心。

来自洛阳偃师的王晓锐和父母因为没有买到火车坐票,只能从凌晨一点半站到了早上八点半。“以前坐火车,中途有人下车,没买到票的人都还可以坐那休息一会儿。现在实行网络购票不行啦,这一站刚有人下车,就有人拿着坐票上来了。”晓锐的父亲告诉记者,他们三个人一路上都没有休息好,而在学校附近很难找到有空余床位的宾馆,加上信阳阴雨天气,今天晚上的休息又成了大问题,“好在学校把教九楼贡献出来做‘家长休息处’。”在记者与晓锐父亲短暂的交谈过程中,她的母亲一直用手撑着头,靠着冰冷僵硬的座椅平静地休息着。

二十一点二十分,记者来到教九楼,刚走近,就看见有几位家长睡在走廊里,有的下面铺着草席,有的铺着被单,有的铺着报纸,还有的什么都没铺。不忍打扰已躺下休息的他们,记者来到一间教室。教室里有不少家长,有些已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熟睡的脸上带着满满的疲惫,有的趴在课桌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位正聚精会神地缝席子的阿姨轻声告诉记者,因为回去的火车票没提前定,学校附近的小旅馆也住满了送学生报道的家长,她只能到教室来住一宿。阿姨一针一线给儿子缝席子,像是要把千言万语都给缝进去。

9月5日上午,一名新生匆匆赶来,找到工商管理学院负责人,称自己在宿舍的抽屉里捡到工管院上一届学子遗留下来的三百八十块钱。据了解,该女生是国教院生物技术班的一名新生,名叫孙梦诗,她住的4栋312宿舍为工管学院2011级刚毕业学子的寝室。几经周折之后,终于联系到失主——工管院刚毕业的学生向莹莹,并将该生遗失的钱财悉数归还。她坦诚地说,做人要有诚信,我只是做了我认为自己该做的事。

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秦亚楠和父母是乘坐火车来到学校的,作为自己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个年轻的女孩子神采飞扬:“我对大学生活期待很久了,今天终于可以踏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人生的新旅程。”这样的期待适用于所有的新“师院人”。

对这些家庭来说,和孩子一起风尘仆仆赶赴学校,既是与孩子共享进大学的喜悦,也是表达自己的殷殷期望。也许很多大学生日后回忆开学报到的那天,父母满头大汗帮自己扛行李的背影、千叮咛万嘱咐的那些话语总是最先涌上心头。

我们有理由相信,南湖畔、贤山下、浉河边、半亩塘,会留下家长的美丽期待,更会镌刻下师院学子的成长故事。对于这6461名“新鲜”的师院人来说,美丽的师院将不仅仅成为未来学习、生活之地,还将是他们一生的精神家园、梦想起航的地方!(策划:大学生记者团

编辑:王超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