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视线】信阳师范学院校名题字的由来

2015-07-03 15:56:22  新闻中心  罗光祖 

图片.jpg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开封师范学院信阳分院”的基础上,成立“信阳师范学院”。校址确定在原信阳高中校址上(即现在的校址)。建校之初,机构不健全,校舍建筑少,没建大门,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未挂校牌。

一九八一年《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创刊,我受命设计封面。鉴于书刊装帧,一般有名人题字为宜。在求人不及的情况下,院领导采纳当时中文系姚学贤老师的建议——借用鲁迅先生字体。姚老师首先献出个人藏书《鲁迅先生手稿选编》,并在书中圈出了信、阳、师、范、学、院六个样字。图书馆吴朝墩老师还提供几册《鲁迅手札》、《鲁迅诗稿》。后来我通过反复比较,逐字酌选,进一步确定了“信阳师范学院”六个样字。由于这些样字是从先生不同时期手札中选出,不但字体大小不一,而且没有统一的气韵相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所选出的六个字统一在一种风格上,进而使之成为一件书法佳作,我进行了精心调整、加工,或放、或缩,并参照鲁迅书写笔法作了多处技术处理,最后达到了整体匀称,气势一贯的要求,完成了借用先生手迹为我院校名题字的工程。经院领导审阅后,首先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总第一期上使用,该字体作为学报头字一直用到一九九三年第四期,从一九九四年第一期起改用姚学贤教授书写的简化字体。

之后,《信阳师院报》刊头题字及学院大门牌子(后改为简化名)和学校公用信笺、稿纸、重要器材、大小车辆,凡需署校名的地方,都是用的这套书写体。

鲁迅先生的手迹,独具风格,韵味深蕴,正如郭沫若先生的评价:“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法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扬击,洒脱而有法度。远逐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我院校名题字,选用鲁迅先生手迹,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应用面广,影响较深。但对这套字体的由来,知情人不多,仅作以上追忆,以明其由来及经过。【文章选自《信阳师院报》第82期(1995年1月10日出版),原文章名《我院校名题字的由来和经过》。作者罗光祖

编辑:王超 / 初审:李春燕 复审:韩志宏 终核:丁少锋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