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博士团帮扶潢川黄湖农场转型发展

2020-09-24 08:17:48 

【学习强国】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博士团帮扶潢川黄湖农场转型发展(2020年9月23日)

“现在,黄湖农场平均每月接待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近300人,这种现象在2018年之前是难以想象的。”2020年9月21日,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黄湖农场负责同志感慨道。

2020年6月24日,信阳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公布了第一批33个全市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名单,黄湖农场位列其中,成为潢川县唯一入选单位。自2018年以来,黄湖农场逐渐成为潢川县乃至周边地区众多单位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黄湖之变,离不开黄湖农场干校文化教授博士服务团的不懈努力,这也是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挖掘宣传地方文化、推动农场转型发展的例证。

201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信阳师范学院定点帮扶潢川县。结对帮扶以来,该校先后派出4支教授博士服务团,黄湖农场干校文化教授博士服务团便是其中之一。

“接到学校的帮扶任务后,文学院立即成立了以院长沈文慧教授为团长的教授博士服务团,负责黄湖农场在干校文化领域的校地结对帮扶工作。服务团成员全部来自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职称,大多数出生于1980年以后,年富力强,科研成果突出。”农场副书记徐洪军博士介绍,当时,他被服务团推荐到黄湖农场挂职,担任农场副书记,全力投入黄湖农场的帮扶工作中。

“要想脱贫,就得发挥国有农场的集体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共青团中央‘五七’干校的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转型发展红色旅游,建立革命教育培训基地。”徐洪军到黄湖农场挂职以后,通过与当地领导、干部、群众的长期交流,很快了解了当地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当地致贫的原因,找到了黄湖农场脱贫的路子。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徐洪军和他所在的教授博士服务团随即展开了对黄湖农场尤其是共青团中央“五七”干校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并根据研究,积极献言献策,最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黄湖农场从农业养殖业向红色旅游和革命教育基地转型逐渐成为共识。

黄湖农场放弃现在的农业养殖业,发展红色旅游,旅游资源何在?为此,徐洪军经过大量调研、采访、阅读史料,编制了一部10多万字的《黄湖农场志》。该志是黄湖农场第一部地方史志,全面展示了黄湖农场的历史和现实。

为了尽可能全面具体地展示共青团中央“五七”干校的历史面貌,徐洪军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自费购置了200多本相关书籍,详细阅读查找,而后根据统一格式将《共青团中央“五七”干校人名词典》《共青团中央“五七”干校编年纪事》分别整理成册。这项工作虽然繁琐,费时费力,但它们却为共青团中央“五七”干校的历史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为黄湖农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在初步完成了相关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之后,徐洪军在《传记文学》杂志开辟专栏“群星当年耀黄湖”,发表系列传记文章,研究宣传共青团中央“五七”干校的历史和文化。

2019年,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在黄湖农场设立了研学基地;2020年,信阳师范学院又在黄湖农场建立了共青团中央“五七”干校旧址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将干校文化研究引入大学生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让更多的年轻学生加入干校文化的学习与宣传之中,同时也让黄湖农场获得了第一个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与外地开展合作的契机……

博士团这一系列干校文化的研究宣传,正推动着黄湖农场转型发展走向正轨……

如今,伫立的黄湖大坝,绿水环绕,办公楼、礼堂、宿舍穿越历史长河重新焕发出生命力,默默地铭记着一段岁月、传承着一种精神、延续着一脉文化。

编辑:崔亦茹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