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学术预告二则

2021-04-14 15:05:19  刘新芳 

报告题目1:纳米抗体抗肿瘤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9日(周一)上午9:00-11:30

报告地点:412会议室

内容简介: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已经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纳米抗体是一种新型抗体,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的目标是将纳米抗体开发成为抗肿瘤的创新药物。

报告人简介:

叶其壮,博士,深圳大学医学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2年南京药学院药学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88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药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回国前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副教授(终身职位)。叶博士一直围绕创新药物研究,在美国学术界和制药工业界工作20多年。专长为研究和开发创新药物,包括高通量药物筛选、建立生物活性物质的体内和体外评价模型等。2002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叶博士有六份已授权的美国专利,三份已授权的中国专利。在国外权威的科学杂志上(Cell,PNAS,JACS,JBC,JMC,等)发表了近百篇论文。

报告题目2:手性水凝胶

报告时间:2021年4月20日(周二 )上午9:00-11:30

报告地点:412会议室

内容简介:生物医用材料在器官移植、组织修复、心血管重大疾病治疗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生物医用材料仿生还原生物物质的功能、性能和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瓶颈,其功能性、免疫性等是亟待攻克的重大难题。其中,手性结构作为生命体内物质基本属性是决定材料免疫性特征的一个关键因素,手性特征对生命体系的影响也被美国Science杂志列为125个科学前沿难题之一。生物医用材料能高效仿生生命体物质的手性特征既是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又是调控材料免疫效应的关键,是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的核心。基于此,开展了生物材料的手性定制研究,攻克了生物材料组装过程中手性特征从分子水平向超分子水平、再到材料宏观水平多重传递的难题,实现了水凝胶材料从无手性到多层级手性结构精准构筑的新跨越,揭示了手性凝胶材料制备中手性传递放大及调控的规律和机制,发现了,手性结构与组织细胞选择性作用的构效关系。同时可定制手性结构为获取高效偏振光、识别、缓释等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报告人简介:

冯传良,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材料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的手性定制及其在组织修复、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重大项目等30余项。在Acc. Chem. Res.,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申请与授权专利20余项。担任Supramolecular Materials, Advanced Fiber Materials,Advanced Composite and Hybrid Materials,European Polymer Journal等期刊编委。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RICHARD ROBERT ERNST高分子学术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编辑:崔亦茹 / 初审:李春燕 复审:韩志宏 终核:丁少锋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