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师院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征文选登(二十七)】
山川异域,共同战“疫”
作者:张闰
“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我看到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中国人,一份不留名的物资,一抹无声的背影,一个隔空的拥抱,一声真挚的问候,他们身体力行地凝聚起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传递出暖暖的中国情意;我看到了元宵夜和乐满堂之外,逆行的白衣战士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用生命高贵的鲜红点亮爱与希望。84岁高龄钟南山院士毅然连夜奔赴前线,李文亮医生吹响“疫情哨,退役军人发出“国有难,召必回”的口号……正可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然而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牺牲,小人物也有自己可敬的选择与奉献。
我还看到了,在这非凡的日子里,那些星光闪烁的真意,时光也正在悄悄谱写疫情期间普通人的善举与执着。浙江台州三门县人民医院门口的监控拍下了令人动容的一幕,一名护士眼含泪水一步三回头地看着铁门外的丈夫,此时丈夫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大大的隔空拥抱,年轻护士与来丈夫这样的隔门相“拥”,让我们感受到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脉脉深情;人民日报报道重庆一位87岁环卫工人捐出了她毕生的积蓄,老人住在糊满日历的几平米小屋里,镜头下当有人问到:“把钱全捐了,您以后怎么办?”,只听她颤巍却有力地说:“国家有难,我不能不管!”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她坚定的神情和执着的心。在方寸屏幕上,我看到的是,关怀与善举在任何时代都闪烁着璀璨的光辉!九零后武汉姑娘陈灵毓每天穿梭城市接送医护人员,逆行14小时的雨衣妹妹从成都赶到武汉,每天给医护人员准备五六百份盒饭,她们在疫情中给医护人员送去温暖和力量,她们并非身怀异禀,却有一颗温热、执着的心。而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用无言的行动诠释着那句箴言,“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我也看到了来自俄罗斯、越南、伊朗、日本等各国政府对中国的援助,他们用行动让中国人民感受到,即使远隔山海,危难之时,我们总能紧紧相拥,并不孤单。 我们未享同一座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却是同一轮明月、同一片蓝天;我们不在同一个国家,可当我们临睡前,却在祈祷着相同的心愿。病毒,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到武汉。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我们共同期待待辽河雪融,樱花盛开,疫情消散,相约武汉!
在这场殊死搏斗的战场,我希望风雨过后,春满人间!
(作品采自“在一起,师院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征文,作者系我校教育科学学院19级教育学一班学生)
疫情中的温暖
作者:能涵颖
人生在世,或长或短,或苦或乐,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命运,有着不同于别人的人生体验,可能,你所厌恶的现在正是别人奢望的未来。
今年的春节,大多数人因为“新冠肺炎”只能待在家中,可还有一部分人至今仍在医院中忍受病毒的折磨,更有一部分人在“战疫”中以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做赌注,全力以赴救治病人。这个春节,我看到了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
新型肺炎患者需要隔离治疗,密闭的环境、还在探索的治疗方案、医务人员身上的层层防护无疑是给病人的心理上施加了种种压力,但他们却呈现给了大众最勇敢、积极乐观的一面:他们在医院里打太极,和新疆的医护人员一起学跳新疆舞,甚至还创作出了与病毒战斗的 “电影”,更是有一些轻症患者坐在电脑前帮助医护人员整理病历档案,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重症患者去做检查,当起了志愿者。网友们笑称:“病毒:我这么可怕,你们是不是应该害怕一下。”哪会有病人不害怕病毒的,只是他们的勇气远多于害怕,所以他们要和医务人员一起与病毒做抗争。对于他们来说,活着就是一种满足。或许只有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体会“活着”的意义。
这么多人都在努力活着,可有一位老人却拒绝治疗。3月15日,湖北武汉协和医院里,一位90岁爷爷确诊后,因为自己岁数大,觉得治疗在浪费国家资源,拔针拒绝医生的治疗。北京支援武汉医疗队医生得知后,对爷爷苦口婆心劝说,经过反复的劝导,爷爷终于放弃不治病的念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爷爷的行为和医生的劝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医生的一句“爷爷苦了一辈子,不能轻易放弃”让人感受到的是无限的温暖,爷爷把珍贵的治疗机会留给年轻人是老一辈人带给我们的温暖,医生苦口婆心地劝说教给我们的是医者的责任。90岁的老人,生于战争年代,见证了伟大的祖国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就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最应该学习的榜样,心怀祖国,不惧生死,所以,老人更要好好接受治疗,迎接每天升起的太阳。
疫情期间,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就是坚守在岗位的工作人员。我在网上看到了几个让人心酸的视频,其中一个讲的是一位医生妈妈工作结束后终于可以回家,她进了家门后,一岁多的孩子却在她面前后退了两步,当妈妈蹲下向着孩子伸出双手,小小的孩子瞬间大哭起来扑向了妈妈的怀抱,再也不愿意放开。还有一个视频更是戳到了我的心窝,视频里,一位身穿防护服的护士在手机面前教人打针,视频拍摄者走近才发现,手机屏幕里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原来小女孩身体不舒服,可家里却没有其他人,护士妈妈只好开着视频教女儿给自己打针,从选哪个药剂到用注射器吸取多少药水,再到怎么消毒打针,护士妈妈一路指导着,直到女儿自己完成所有步骤。第三个视频是一对父子隔窗相望,他们都是隔离病区的医生,在病房坚守多日终于看到了最亲近的家人,但他们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区域,所以两人隔着病房的玻璃,远远地打了个招呼便又分开,这远远的对视或许是父子间为了互相确认对方安好,或许是叮嘱对方注意安全,或许是他们之间特殊的加油方式,更或许是全部都有,这就是血缘,隔着厚厚的防护装备,他们仍能认出对方,仍能用最简单的方式传达出最深厚的情意。
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也是老人的儿女,他们也是孩子的父母,在这特殊的春节,他们离开家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最诚挚的敬意。
我已经待在家中一个多月没有外出,这真是一个陪伴家人的“好时机”,因为不能外出,每天在楼上阳台,倒也看到了不少事情。小小的篮球场地上,四个大大小小的身影在不停地跑着,不难看出,这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在玩耍,他们踢球、赛跑、欢笑。旁边的健身器材区域,一位老人在一个中年男人的搀扶下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一步步走到器材旁,迈了几次脚却都没有成功上去,我似乎听到了中年男人的笑声。在楼下散步,遇到了好多本该熟悉却又陌生的人,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我在他们的欢笑声中玩耍,开始长大,可现在遇见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他们只剩下“这孩子什么时候长这么大了”的感慨。
我们每天都在忙着,忙着学习,忙着长大,忙着工作,忘记了陪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身边的老人已经满头白发,曾经流着鼻涕哭的小孩已经可以抓到篮筐,就连房子上都出现了道道皱纹,我们到底在忙什么呢?
(作品采自“在一起,师院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征文,作者系我校文学院17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