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砥砺再前行

2018-01-02 10:39:33  新闻中心  本站编辑 

编者按:站在新时代的当口,我们感觉到从未离梦想如此之近,策马扬鞭正当时。在大潮奔涌的时光之海,在过去的一年,师院人用实践证明了惟不忘初心者进,惟从容自信者胜,惟改革创新者强。2017,师院感谢一路有您;2018,我们与您同行。站在辞旧迎新的节点上,校报编辑部和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新媒体运营团队推出了“新时代”系列策划,分为荣誉篇、综述篇、视频篇和献词篇,与您一道分享收获的喜悦 ,共筑明天的梦想。疏漏之处,诚恳接受批评和建议(xysyxwzx@163.com)。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让我们相约2018,不负我们的梦想,不负我们的时代!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

过去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过去的一年,信阳师院砥砺奋进、全力以赴,各项事业都开创了新局面,谱写了新篇章,踏上了新征途。今天,我们比任何时间都更接近实现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梦想!

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信阳师院报》编辑部、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新媒体运营团队从教学、科研、学科等方面对过去一年学校取得的新成绩进行了梳理。时间紧张,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不足之处,敬请师生校友批评指正。

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新亮点

这一年,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专业建设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教育科学学院朱桂琴教授负责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首次获批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小学教育和酒店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会计学、生物科学、音乐学3个专业获批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牵头申报的豫南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获批;共开设在线课程223门次,选课学生14000余人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举行教学午餐会、教学沙龙、教学讲座、名师讲堂等教学发展活动40余场次,有力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成功举办2017年教师教学大奖赛。通过开展微格教学、校内实习、跨校联合实习、学科技能竞赛等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参加首届信阳市红色故事演讲大赛暨颁奖典礼,旅游学院学生杨冰丽、李倩倩在大赛中表现优异,分别获得二等奖、优秀奖。我校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省第十四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17名选手参赛,获竞赛个人一等奖16个,二等奖1个,杨传凯等15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获奖数量、层次、比例均居全省高校首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参加2017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ACM/ICPC)中国河南区域赛暨河南省第十届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荣获银奖1枚、铜奖2枚。学子参加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同时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周飞、刘畅、李柳潇、宋婉钰等四名学生荣获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我校获 “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奖”。

科研工作有了新提高

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创新高。超额完成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研奖励等目标任务。本年度,我校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1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8项、省部级项目119项,厅级项目233项。国家级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排名居全省第11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排名居全省第5位。本年度,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共结项42项。其中社科16项,自科26项。

获批“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微电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大数据分析与质量评价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新能源储能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省级创新平台。“河南省水稻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祁传达教授为带头人申报的“河南省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创新型科技团队”、生命科学学院宋新强博士为带头人申报的“河南省大别山植物资源调查及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研究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获批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以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许军旗教授作为带头人申报的“微纳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入选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化学化工学院曹俊涛博士申报的“光电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入选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祁传达教授为带头人申报的“河南省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创新型科技团队”、生命科学学院宋新强博士为带头人申报的“河南省大别山植物资源调查及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研究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获批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截至目前,我校2017年度纵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到7362.76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1465.39万元,横向项目经费5897.37万元。纵向项目经费比2016年增长了10.2%(2016年纵横向项目到账经费共1441.3万元)。

人才强校工作有了新进展

队伍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我校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力度,逐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切实加强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落实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截止目前引进博士115名、引进硕士22名及其他人员60余名。修订了《信阳师范学院晋升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评价量化考核办法(试行)》。宋争辉荣获“2017年度河南高等教育突出贡献人物”;李俊受聘首届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彦明荣获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宋新宇荣获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批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第三次入围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武崇申荣获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者荣誉称号;郑云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何晓坚入选第二批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张义明入选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刘林超、郭建涛、朱建君、师向云、何安明、郑蔚、李蕊等7名教师被认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许霏荣获河南省第六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马云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

学科建设有了新提升

我校14个一级学科名列全国99个一级学科大学排行榜。第八批10个省级重点学科全部通过省教育厅考核验收,完成了第九批省级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经过专家材料函审、申报学科现场答辩、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专家会审研究,确定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24个学科为第七批校级重点学科,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体系,同时也为我校省级重点学科申报建设工作做好了准备。茶学校特色学科从建立以来,不断凝聚方向,强化特色,形成优势,在茶树功能基因组学与种质创新、茶树生理与生态茶园建设、茶的健康功能及作用机理、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构建“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科平台。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和学位点整体布局要求,学校组织遴选了11个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参与新增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经过学校和申报单位的共同努力,目前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等7个一级学科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类别通过了专家会评、函评和省学位委员会审核,已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目前正处于最终审核当中。

构建完善研究生课程督导制度、研究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督导专家团制度和研究生处教学督导信息平台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监督,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在2017年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我校被抽检论文全部合格,一篇硕士论文获得了优秀等次。在2017年河南省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中,我校5篇论文被评为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就业创业工作有了新佳绩

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全方位提高。初次就业率达90.02%,比全省平均就业率高8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有效破解就业难题,工作经验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推广,得到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创新创业体系日趋完善,创新创业成果丰硕。“谭山众创空间”独立获批为河南省众创空间和“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新实践示范基地”;荣获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一项,获批教育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项;荣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一等奖、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投资理财规划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丁点儿传媒、海贝壳教育分别获得河南青年双创发展基金50和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招生工作有了新突破

2017年,我校在原有的招生宣传渠道、宣传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扩展了招生宣传渠道。在招生宣传力量组织方面,首次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充分调动各学院的积极性,组织全校20个学院深入省内各市、县(区)中学开展现场宣传。各学院在100余所高中开展了现场宣讲会,同时建立了我校第一批优质生源基地。根据历年考生志愿填报情况和各专业就业情况等现实,对招生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面向全国27个省(市)计划招收本专科学生6491人,实际录取6491人,计划完成率100%。从录取结果来看,生源质量较往年进一步提高,省内普通类本科文科分最低分497分,高出本科二批线108分;理科最低分456分,高出本科二批线114分。省内普通类文理科一批线上人数198人。其中,本科文科一批线上人数66人,较2016年增加50人;理科一批线上人数132人,较2016年增加107人。此外,我校在普通类本科文理科平均分以及与省内其它高校普通类本科投档分数线比较值等一些生源质量核心指标上表现也十分突出。

学生工作有了新成果

我校学生工作主动厘清新思路、适应新形势、融入新时代,取得了新成效。我校成为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许霏荣获河南省第六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传媒学院选送的《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获得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体育学院柴九昌荣获第三届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历史文化学院武崇申荣获河南省第一届“大美学工”优秀学生工作者;我校选送的“最美大学生”入选河南省“最美大学生”前50名;音乐与舞蹈学院选送的《“小舞台 大梦想”班级艺术实践活动》、校团委选送的《追寻红色坐标  传承红色基因》、和《大手牵小手--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分别荣获河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一、二、三等奖;李明、何晓坚、赵广伟撰写的论文在全省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荣获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一等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扎实推进辅导员校内研修计划,全年共研修发表学生工作研究论文20余篇,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高层次人才周转房开工建设,完成南湾校区和主校区两个地块的地质勘察、招标代理机构选定、建筑设计方案招标等前期工作,已进入施工阶段,校领导经常带队检查施工进程,要求严格按监理规范和标准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施工人员投入,要求严格按规范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所有进场材料按时送检,努力建设优质工程;海苑培训楼开工建设进行改造;学校高度重视后勤服务工作,尤其是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改造基础设施。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再次被评为“2016年度省直教育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完成教学办公楼外墙真石漆粉刷工程,粉刷教二楼、教三楼、教四楼、教八楼、化学楼实验楼、科技馆6栋教学实验楼外墙14000余平米;完成东操场塑胶跑道及硅PU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工程。修建塑胶跑道6200平米,硅PU多功能运动场11300多平米,配置乒乓球、排球、羽毛球、双杠、肋木等运动器材。全面完成校园卡软硬件系统升级维护工作。共安装批量发卡机2台、新型圈存机20台、水控器548个、餐厅及超市新型消费终端POS机112台、电控管理机28台,更换门禁读卡器28个、电池112个、电源21个、数据网关12个,安装加密机1台、加密uk 1个。经过升级维修后的校园卡系统以崭新的面貌,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面貌

学校被中央文明委第四次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从10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大学精神、举办“励志读书节”、繁荣社团文化、发展节日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掘根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倡导学术文化、建设“教工之家”、加强文化园区建设。以贤林讲坛、博士论坛等为依托,遴选100名专家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库,定期开办“道德讲堂”“时事大讲堂”“传统文化大讲堂”。举办河南省高校“抵制传销 净化校园 共创和谐”大学生万人签名活动,筑牢思想防线,净化校园环境。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开展“三争三创”活动,强化文明“细胞”建设,《书记讲堂》《德育微阵地》《讲价值观故事、实现青春梦想》《“德育+学业”双辅导员制》分别荣获全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一、二、三等奖,2个班级被评为河南省文明班级,4名教师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6名学生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学生。在全校开展志愿者注册和加入志愿团体工作,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教工党员志愿者定期到信阳市敬老院、干休所、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个学生社团分别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信阳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4名师生分别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信阳市优秀志愿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强化校园秩序管理,定期对校园交通秩序和乱停乱放行为进行纠察。举办河南省高校“抵制传销 净化校园 共创和谐”大学生万人签名活动,筑牢思想防线,净化校园环境。三是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和换届审核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专题促进会、协调会,规范整理并按时上传了档案资料,撰写了自评报告、主题汇报材料,编辑制作精神文明建设新闻作品集和图片集,录制了我校专题宣传片,设计制作了善行义举榜、优质服务承诺、公益广告牌、创建成果展和道德讲堂,充分展示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思路、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学校被中央文明委第四次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资格审核、逐级推荐、实地复查,被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推荐高校(全省共3所高校,分别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

组织和作风建设有了新作为

强化教育培训,分层次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一是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自学制度,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累计发放各类学习书籍、材料5500余册。二是充分发挥中心组和领导干部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党日活动和政治理论学习时间,通过宣讲阐释、辅导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带动全校师生深入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创新干部学习培训形式。2017年7月,以全体中层正职为培训对象,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举办了第45期处级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分组讨论和分散自学等方式,探索中层干部外出集中培训的新思路新举措。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以评促建,扎实开展党组织建设专项评估工作。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对全校22个分党委、5个党总支开展党建专项评估工作。研究制定了《中共信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微型党课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2017年5月至6月,开展了“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微型党课系列活动,形成“人人争当教员、人人都是学员”的良好学习氛围。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学校事业长远发展出发,调整17名处级干部职务,新任命1名挂职处级干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75名处级干部进行试用期满考核,全面考核干部在试用期内的思想政治表现、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抓实基层,打牢基础,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落实《中共信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使全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围绕新时代党建总布局要求和党章(修正案),制定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工作职责。党委组织部与各基层党组织一道,按照学校党委要求,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一是党政双挑“探路子”。遴选了19名兼职分党委副书记,实行二级学院业务副职党政双肩挑是加强基层党委集体领导、切实发挥基层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二是业务骨干“进班子”。遴选了25名业务骨干遴选为分党委委员,实行二级学院业务骨干进分党委领导班子,进一步增强基层班子活力、提升整体工作效能。三是双带头人“压担子”。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45位“双带头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培养青年干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新方式,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增强组织活力。四是以基层党支部换届为契机,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依托课题项目、学生社团、学生公寓、集中实习点等设立学生党支部(或党小组),依托重大项目组、学科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等设立教工党支部。新设立23个新型教师和学生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气象

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一是理论武装进一步强化。制定《信阳师范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组织校党委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20多次,为校领导和各单位、学生班级配发学习资料,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督查和媒体引导,积极推动各单位落实周二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确保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生的理论学习取得实效。起草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薛庆超、十九大代表牛文梅等10多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来校作报告,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指导行动。二是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显著。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协调沟通制度、专项督查制度,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制定新闻舆论工作管理办法、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召开全校网络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印发《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迎接全省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督查为契机,对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深入开展反邪教、反宗教渗透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完善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机制,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受到省委意识形态工作督导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召开全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措施。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陈垠亭,校党委书记宋争辉、校长李俊分别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听课,交流听课心得,提出指导意见。创新传统载体,赋予时代魅力。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博士宣讲团,先后到20个学院巡回宣讲;依托“景明网”,开设“师说”“身边的正能量”“我想对党说”等栏目,发挥师生“同向同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深受大学生欢迎。加强和规范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 用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阵地。主动适应网络新媒体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新变化,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的新媒体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新媒体联盟,充分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微博发布厅、新媒体联盟,精心打造思想交流阵地、特色服务阵地、活动组织阵地和价值引领阵地。探索“互联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建强用好学校微博和微博矩阵,积极发挥“谭山先锋号”“微支部”、党员e教室等微平台的作用,让大理论走进师生的“朋友圈”。四是讲好价值观故事,争做新时代青年,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故事化具体化生活化。

舆论宣传有了新活力

对外宣传是提升学校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这一年,我校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创新思路,加强策划,拓宽渠道,增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互动,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通互融的宣传机制,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宣传格局初步形成。校党委书记宋争辉在接受《光明日报》专访,“新时代 新作为 新担当 新使命——全力以赴迈向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新征程”,为全力以赴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强力发声,校长李俊在《河南日报》全面介绍学校发展新成就。全年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100多家媒体发表稿件4000余篇,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传承师院文化,讲好师院故事,传播师院声音,形成了新媒体工作合力,构建了全校联动的新媒体宣传格局,学校官方微博微信获“河南教育系统十佳政务微博微信”称号。

对内宣传卓有成效。重新设计了学校网站,梳理了学校简介,举办了庆祝《信阳师院报》出版500期暨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校党委书记宋争辉、校长李俊为校报题写了寄语,提出了要求。校报编辑部出版了《谭山风华》一书。《信阳师院报》12件作品获奖,其中宋争辉的“塑造大学的灵魂”等6件作品获一等奖,王超的“看,校长在直播”等5件作品获二等奖,王雅杰的“把师院情怀带到泰国的志愿者”获三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位于省高校前列;校大学生记者团获“2016年度优秀校园媒体”称号,大学生记者团成员贺诗雪的视频作品《新闻联联播》获2017年高校新闻扶持计划三等奖等。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新目标已经确定,新征程即将开启。2018年,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全力以赴谱写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新篇章!

编辑:朱四倍 / 初审:李春燕 复审:韩志宏 终核:丁少锋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