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红色教育 历史文化学研并进——访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田青刚教授
田青刚,河南南阳人,无党派人士,现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别山红色资源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大别山精神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是信阳市优秀社科专家、首届“信阳文化名家”。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厅级和校级等各类研究项目26项。出版著作《吴焕先》《红二十五军长征人物传略》《大别山精神》《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合著)等著作6部,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他奖项9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行为世范,学为人师”秉承师者之任,持有学者之范,成长在红色教育的环境下,奋斗在革命历史的发掘中,守护着师院莘莘学子的史学信仰。其业精于勤,其行成于思,教书育人三十余载,用两鬓染白换得学子硕果,为人师表,鞠躬尽瘁。
“小时候,身边的长辈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革命英雄的故事,年少时读的书也多与英雄人物有关,所以我从小就很崇拜那些革命英雄。”田青刚言道。田青刚的父辈曾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刘邓大军,受父辈影响,他一直对革命历史颇有兴趣。在这样红色教育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田青刚对革命历史研究充满了向往,这份向往一直指引着他一步步走向了历史学研究这条路。1988年田青刚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到信阳师院政教系任教,2004年学校成立历史文化系,田青刚转到该系执教至今。“我之前重点关注的是中原历史文化与淮河文化,有些成果。后来我主持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理论研究项目结项后,才算全身心投入到了红色资源研究中。”历史学研究的范围很广,田青刚一直在寻求研究红色资源的契机,后来想到结合区域历史文化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所处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丰富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红色资源、革命历史文化的探索研究中。
在革命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田青刚十分重视对革命历史人物的研究,他的著作《吴焕先》就是代表,承载着田青刚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对区域革命历史人物文化资源研究的一个长期设想。他们曾罗列出了大别山革命历史中的几十个人物,特别是英雄和烈士,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精心筛选,首先选择了这位大别山革命历史人物的重要代表———吴焕先。田教授希望将这些革命历史人物研究做成系列,通过这个系列,让人民大众更好地了解英雄烈士的光辉业绩。除了人物研究,大别山精神亦是田青刚教授现在研究的重点。田教授希望通过区域革命精神的研究,发扬光大革命传统,提振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精神,彰显信阳乃至整个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的价值,为老区振兴发展献一份力。
凡事讲究严谨是田青刚教授的习惯,“史料即史学”“论从史出”是他学术研究秉持的理念。他曾做过一项有关蒋介石与鸡公山渊源的实证研究。鸡公山作为信阳名山,通过挖掘历史名人资源,可以大大提升信阳发展旅游的文化厚度。
当时考证文章已经完成了,但有一条引证史料田青刚教授认为还需要第一手资料来验证,因此并没有急着发表,这一等就是五年。“文献资料不齐全的话,历史爱好者可以根据合理想象来推测,但那不是信史。我研究的那个细节有内容表述,但我没找到出处。等到蒋介石日记公开后,我第一时间请朋友查阅相关资料,蒋介石来鸡公山和谁一起、何时到达、何时离开、期间做了何事,一一琢磨透彻,掌握了确切史料,由此才算完全完成了这项研究。”谈到研究,田青刚娓娓道来。他的研究成为鸡公山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听田青刚教授讲述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他对历史的敬重,对历史研究的热爱与其严谨的态度。田青刚告诉记者:历史研究是需要社会责任感的,做研究就是为了对社会发展做贡献,这便是学术使命。
“要先学会做人,才会教人。”田青刚如是说。他在学术中严谨的态度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先要为人师表,才可教书育人。当田青刚教授被问到自己的教书特色是什么时,他笑着答道:“我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传统的”。据了解,很多学生喜欢上田教授的课,认真负责、知识渊博是学生们提到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他的课堂干货满满,往往是从一个小专题延展到相关的方方面面。在谈到教学理念时,田青刚教授十分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他认为,在教给学生如何论述历史观点时,要着重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辩证地论述,历史问题有时可能会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作为历史研究者一定要有正确的评判标准。要让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承担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带领学生寻找到真正的人生方向、正确价值观的导师。“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学术和教学上一丝不苟的田青刚,私下里却是非常和蔼可亲。在与教授交谈的一个多小时里,感觉他就象自家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辈,在问到田教授生活中有什么爱好时,田青刚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和同事一起去打球,后来就慢慢地把空余时间都交给教学以及学术研究了,所以现在最大的爱好应该是逛书店了”。
记者在田青刚的办公室看到,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目之所及除了两台电脑外其他全都是书:桌上的书一摞一摞的比电脑显示器还高,靠墙的书柜是满的,书柜顶上也放了不少书。从书名看,基本都与革命历史相关,书的版本有新有旧,开本也各有不同。“这些书只是我研究的一部分。都是我一本一本买回来的,好多还是从旧书店淘到的。”田青刚自豪地说,“去的次数多了,老板也熟。如果是同行也去淘书,老板会告诉人家我早已经买走了,人家如果需要的话,转过来再联系我。大小书摊我都经常逛,有时候下乡还能在老乡家里找到一两本。我这里的书很多在市面上是不常见的。”
田青刚认为,把学术研究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与学术研究最好的相处状态。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可研究点,让学术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学术研究不再束之高阁,学术问题不会晦涩难懂,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田青刚在学术研究上除了看书,更注重实地考察。他会为了去论证一些史料和同事开启“自驾游”模式,他们一起开车到偏僻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去获取一手研究资料。在田青刚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些历史研究就是要通过“文献+田野调察”才能真正证实,其中比较模糊的重要信息必须通过实地考察来查验和证明,这样才能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才能符合历史研究的严谨性。
“大别山精神研究院、大别山红色资源与文化发展研究院、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都设在我们这里。”田青刚教授说,“信阳有许多待挖掘的红色资源,是研究红色文化的沃土。打造红色资源特色学科,传播、传承红色历史,是信阳历史研究者的使命。”三十多年前,田青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进信阳师范学院开启教学与研究;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依然保持着这份初心,有条不紊、积极热情地践行着这份使命。“身为世范,为人师表”,我们在田青刚教授身上看到正在闪耀着的正是他经常提到的学术使命与教学责任感散发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