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国家级作家+普通高校 能培养出一流作家吗(6月14日)

2017-06-14 11:36:37  新闻中心  本站编辑 

专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
【东方今报】国家级作家+普通高校 能培养出一流作家吗(6月14日)

    ■人物名片

    何建明,我国著名作家,主要从事报告文学及非虚构创作,三次获鲁迅文学奖,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6月10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来到信阳师范学院,为大别山非虚构写作中心师生讲课。

    ▶何建明将大别山非虚构写作中心定义为国内首个本科的作家班,并表示,这是在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文学道路上刚起步的大学生身上寻找作家苗子,通过培养助其成长。
    ▶何建明是在2016年10月受聘为信阳师院客座教授的,同时,“大别山非虚构写作中心”揭牌。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姝/文 
   

    希望通过培养

    首先帮助同学们解决吃饭的问题


    记者:何老师,您将非虚构写作中心定位为国内首个作家班,您认为能否在这些学生中培养出真正的作家?
    何建明:不一定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要成为作家。我希望通过培养首先帮助同学们解决吃饭的问题。第一步要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能力,解决就业问题,第二步通过使其写作小有成果,培养对文学的信心,最终发掘培养出一些真正的作家。这是我们对非虚构写作中心的同学们的培训计划。下一步,信阳师院文学院将开设创意写作方向,这就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接受创意写作方面的实训。
    我最开始存在疑问,在这所院校,能不能培养出好作家?看到了同学们的作品后,有了信心,我们在这个年龄还没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而且有这种资源组合,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发展。
    记者:您认为在高校开设创意写作课程有哪些意义?前景如何?
    何建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社会形态复杂而丰富,生动而精彩,到处都是精彩故事,时代发展十分需要各种创新型的文学表达,创意写作结合了这种趋势,因而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用文艺作品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09年,国内第一家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在上海大学成立,几年内,不少高校已开设创意写作课程,信阳师院文学院是河南省首个开设创意写作课程的高校,符合写作实训的趋势。
   

    歌颂一样东西

    其实也是在批判另一种东西


    记者:您曾经说,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具备五种素质:一是政治素质,二是一个思想家的素质,三是社会学家的素质,四是要当一个普通的人。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您认为对您影响最大、最需要培养同学们的是哪一项?

    何建明:我认为这几种都很重要。如果没有政治素质,作品达不到一定境界;如果没有思想家的素质,作品就缺少震撼力和穿透力;报告文学需要随时掌握不同的知识,比如哥德巴赫猜想、原子弹、乡村建设等,都需要去学习。以前我不会讲话,也害怕讲话,现在任何场合讲话不需要稿子,这是社会学家的素质;不管多伟大的作家也要保持普通人的状态,因为最基层的人所思所想也是我们的创作对象,最伟大的人物也有普通人的情怀。因此,哪一方面都不能缺,否则作品会出现缺失。
    记者:您觉得批判性在您的创作中占多大比例,多重分量?
    何建明:报告文学的文体,本身就充满批判的力量。最开始是记录反政府的法国革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我们早期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哥德巴赫猜想》,看似赞扬,其实也在批评过去不够尊重知识分子的一种历史。我自己的作品,比如《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等也是充满批判的内容。
    但是,歌颂一样东西,其实也是在批判另一种东西,我觉得不能用多少比例去局限它。作为一名报告文学的排头兵,我更愿意用好的东西去引领大家。当然我们也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批判,但作为一名成熟的作家,能把好的、能够引领别人的东西写好,同时将问题表现出来。
    比如,《根本利益》把存在于农村的一些消极因素,通过正面的人物的解决过程表现出来。同样一件事,不全面客观地分析,就会出问题,有些把局部问题全面化了。
    《根本利益》是在十几年前写的,涉及反腐,我自己也是很紧张的。写完给领导和老师看,他们是老党员,看问题比我深刻。半夜接到几个电话,说建明你写得真好,我就放心了。
   

    为什么将大别山非虚构写作中心

    定义为中国第一个本科作家班


    记者:下面我们聊一个具有您个人风格的词——国家叙事。从《三牛风波》《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到《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部长与国家》《中国高考报告》《国家行动》《根本利益》,视角越来越宏观,这种国家叙事的写作倾向,是受到哪些大环境与主观的影响呢?学生们由于经历有限,表述可能较为个人化,您怎样看待写作的个人化?

    何建明:我以自己一部作品《江边中国》为例。它讲苏州的一个村庄永联村从苏州最贫穷到最富裕的过程,是一个村干部开了钢厂,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我希望通过这个村子的变迁向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并非某些西方人所说,通过模仿或者剽窃富起来,而是走中国特色道路,或者中国人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美好的今天。
    我们现在发展这么快,需要大国叙述。我们要向外界提供一种了解中国的高度和视野,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中国的经验才能成为世界的经验。
    将个人经验写到极致,把自己开发出来,这是一种个人化。我是更广意义的个人化,因为自己有所经历,并且有这样的意识,又没有脱离老百姓,就有了这样一种书写方式。
    我们现在很多作家,一写就局限在所写地方本身,但有时候事情的意义并非局限于此。
    比如我们今天在信阳师范学院开设的创意写作班,对未来高校发展与教育改革都有很大意义,因此我将其定义为中国第一个本科的作家班,这是在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个普通的本科学院,一批国家级的作家来对接,从最基层来培养作家,不正是国家教育改革所需要的吗?这就是站在高的起点,从小的方面入手。在创作报告文学时,有意识地从更高层面对一件事观察和分析,这是国家叙事的核心。

 

编辑:朱四倍 / 初审:李春燕 复审:韩志宏 终核:丁少锋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