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宋争辉:擘画立德树人新篇章(6月8日)

2017-06-08 09:27:32  新闻中心  本站编辑 

编者按:今天(6月8日)是2017年高考最后一天,我校党委书记宋争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扎实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师范大学——擘画立德树人新篇章”,受到了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宋争辉全面深入介绍学校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创新做法,在文中强调指出:在40多年的本科办学实践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成了办学特色和品牌,又造就了办学优势和动力,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师范大学汇聚了巨大的正能量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现予以转载,请各单位、全体师生认真学习,鼓足干劲,全力以赴,为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力量。

扎实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师范大学

擘画立德树人新篇章

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宋争辉

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根本。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信阳师范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发力,认清大势,把握趋势,扎扎实实,勇于担当,进一步坚定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师范大学的信心、决心和荣誉感、使命感。

提升政治站位 扛稳政治责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信阳师院党委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握时代脉搏,秉持新理念,谋求新方法,回应新关切,争取新突破,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坚持两个责任保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党委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信阳师院党委及时召开专题学习会和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把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校党委主要领导和各分管领导深入全校20多个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多次专题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并落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二是抓好以院系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干部换届、院系党组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院系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好配强分党委书记和院长。推行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19个教学学院中,党员院长(副院长)均担任党委副书记或委员。制定《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实施意见》,促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三是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优化党支部设置,以院系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以年级设置学生党支部206个。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既熟悉党务又熟悉业务的“双带头人”45人。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团组织等建立党支部23个,延伸校党委的“神经末梢”,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辐射力。

强化队伍建设 引领价值教育

积极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把稳定队伍作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探索建立辅导员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选拔一批处级辅导员,建立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单列机制,落实辅导员专项岗位津贴和优秀辅导员奖励津贴;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要求辅导员3年内取得“双证”(心理咨询师证、职业指导师证)。举办新进辅导员入职培训班、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建立辅导员海外培训基地,每年投入100万元,选派20名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赴美国米勒斯维尔大学等高校参加培训,拓宽国际视野;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开办“辅导员论坛”,为辅导员学习、交流和提高搭建平台。

讲好价值观故事,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信阳师院构建符合青年学生内在需要的、回应青年学生诉求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和机制——核心价值观教育故事化具体化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开展全校性“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用问题意识“想明白”,教育学生学思结合“说明白”,引领学生知行合一“做明白”,操作方法是,针对青年学生面临的困惑迷茫,既不生硬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也不让学生死记硬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文,而是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学思结合,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组词中的1组词为主题词,深入挖掘素材,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为反映形式,利用课前十分钟、思政课堂、课外活动等,每人讲述一段小故事,抒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寓教于“微”,把其中精彩的部分编成微信、微博,剪辑制作成“微课”“微电影”,走进思政课堂、走进社团、走进宿舍、走进社区,并利用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校园视频等,广为传播,让师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和熏陶,增进价值认同,凝聚价值共识。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微党课大赛、微电影大赛,组织开展“践行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入脑入心、知行合一,扣好价值观形成的“第一粒扣子”。

思政工作“有盐味” 青年学生“增营养”

坚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着力打造课堂内外相互补充、主辅渠道互相促进、理论实践相互印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强起来、硬起来,有盐味、有营养。

思政课强起来,学生“增营养”。对原政法学院和马列部进行整合,调整充实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力量,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点培育学科。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定期开展现场观摩教学等活动,综合运用讨论、答辩、讲演、辩论、参观、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目前,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和国家级别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河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等高层次研究平台。5门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被评为省优秀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以“课外”联通“课内”。每年组织开展评选表彰“十佳校园明星”“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及事迹报告会,为广大同学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作为全省目前仅有的一所连续三届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的本科院校,信阳师院坚持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着力构建校园文化育人机制,深入开展“三争三创”活动,以贤林讲坛、博士论坛等为依托,定期开办“道德讲堂”“时事大讲堂”“传统文化大讲堂”,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把握时代脉搏 用好“互联网+”

准确把握网络信息化时代和多媒体传播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和信息接受习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创新传统载体,赋予时代魅力。以“一校”(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一班”(学生干部培训班)、“一团”(德育讲师团)、“一刊”(《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一网”(景明网)为载体的德育“五个一”品牌工程已坚持近30年,是信阳师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独具特色的德育形式,曾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深入挖掘这一传统品牌的育人功能,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博士宣讲团,深入20个学院巡回宣讲;依托“景明网”,开设“师说”“身边的正能量”“我想对党说”等栏目,发挥师生“同向同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深受大学生欢迎。

发挥特色优势,挖掘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设了红色教育选修课,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拓展教育内容。常年开展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做革命传人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精神”。

用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阵地。主动适应网络新媒体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新变化,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的新媒体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新媒体联盟,充分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微博发布厅、新媒体联盟,精心打造思想交流阵地、特色服务阵地、活动组织阵地和价值引领阵地。探索“互联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建强用好学校微博和微博矩阵,积极发挥“谭山先锋号”“微支部”、党员e教室等微平台的作用,让大理论走进师生的“朋友圈”。

大学的水平是国家的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总书记习近平说,“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信阳师院是河南省改革开放后获批的首所本科高校,在40多年的本科办学实践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成了办学特色和品牌,又造就了办学优势和动力,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师范大学汇聚了巨大的正能量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编辑:朱四倍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