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小小栝楼”能生金(2016年12月22日)

2016-12-22 10:00:00  新闻中心  本站编辑 

【河南日报】“小小栝楼”能生金

本报讯(信阳观察记者胡巨成通讯员潘伯栋蔡丽)潢川县谈店乡万营村是省级贫困村,距离县城25公里,位置偏远,是传统农业村,村民增收渠道窄,种植结构单一。

 “往年想发展产业脱贫的也有,但总是有想法,没办法。”贫困户李同现说,“只好守着几亩地,每年种一季水稻,家里的花销就靠打打零工。”今年李同现收获的农作物添了新成员——满院晾晒的金灿灿的栝楼,“栝楼虽小效益大,果皮、瓜籽、根都能入药。”李同现如数家珍,“籽20多元每斤,皮每斤在10-15元之间,根晒干在18元左右每斤,算算咋都比水稻厉害。”

村里像这样种栝楼的贫困群众不少,村里的贫困户王磊正忙着和老伴洗籽、炕皮、晾晒,村干部已经到安徽、江西等地联系好客户,栝楼晒干就能卖钱。

万营村群众发展栝楼产业的底气在哪里?资源有底气,万营村土壤条件适宜,土层深厚、砂质壤地,适宜种植栝楼。

技术有底气,省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后,在村里建了现代化的农民讲堂,邀请各方面专家为群众讲授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本领。第一书记所在的信阳师范学院的袁正仿教授,就是栝楼专家,来农民讲堂为群众详细讲解了栝楼种植的技术要点,并在种植过程中予以帮助。

目前,万营村已种植栝楼200多亩,村里的瓜蒌示范种植项目,将全村103户贫困户全部纳入,栝楼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编辑:李春燕 / 初审:李春燕 复审:韩志宏 终核:丁少锋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