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高子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高子涵,女,汉族,中共党员,信阳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学生。曾任河南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校团委团支部服务与管理中心组织考核部负责人、班级团支部书记。
在校期间,荣获河南省文明学生、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三好学生标兵、校级综合奖学金、校级模范干部、信阳师范大学第一届自强之星、信阳师范大学第一届最美大学生等荣誉奖项。2024年12月,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并获“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千里跋涉,起始于足下跬步。一切旅程,皆从第一步的尝试开始。对高子涵而言,从班级团支书到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再到河南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这些循序渐进的成长轨迹源于大学伊始,那个鼓起勇气第一个冲上讲台竞选团支书的瞬间,她像一粒倔强的种子冲破冻土,从此她的青春开始野蛮生长。
成为一名学生干部后,高子涵在学业压力和团务工作中寻找动态平衡,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以满腔热忱书写她与团徽的故事。在每一步落到实处的工作里她深刻明白:不受限于己,不受制于人。因此她选择主动“破圈”,学习视频剪辑、公众号运营等技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让那些不曾被虚度的时光变得更加有意义。正因为如此,各类荣誉与奖项纷至沓来,那些看似水到渠成的荣誉背后,是无数个她与星光同行的夜晚。
回首大学四年的成长瞬间,最令她难忘的就是2023年的夏天在学校艺术楼举办的送毕晚会,当一群人拧成一股绳去做同一件事的时候,“群像的力量”体现地淋漓尽致,或许曾经有过误解和争执,但“we are family”,我们是团支部服务与管理中心的大家庭,所以并肩前行的那一刻,对部门的热爱让所有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那段时光,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青春注脚。
不做思想上的侏儒,只做行动中的巨人。深耕团务工作,高子涵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她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了“活力杯”校级比赛的开展以及省赛的备战工作。在活动中,她聆听了许多优秀团支书的支部工作故事,从中汲取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和切实的方法,对于团学工作的策划与执行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高子涵积极地把这些收获运用到班级团务工作中,主动寻找创新点,开展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团课活动。在辅导员和班集体的支持与配合下,高子涵身体力行,将想法付诸于行动。她巧妙地将团组织生活与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创新团日与团课的开展模式,为团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基于团员多元化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她在团日活动中融入趣味游戏,增进团员间的沟通互动;邀请学姐分享大学生活,传授生涯规划经验;完善团支部组织框架,以团小组内部自学的形式高质量完成团章学习。此外,她还与学院其他团支书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不断探寻创新,联合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团课活动。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高子涵坦言,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干部要有直面自我的勇气,锻造出属于自己的信念。既要敢于承认不足,虚心请教,填充自身的空白短板;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发挥所长,在关键时刻彰显自己的价值。
真正的强者是能与自己对话的人。大学四年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中,高子涵有幸结识了两位对其影响深远的恩师——雷玲老师和余艳楷老师。这两位老师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给予高子涵诸多指导与帮助,还以自身丰富的阅历与深刻的洞察力,引导她深入剖析内心,明晰自己真正渴望的人生方向。对高子涵来说,两位老师对她的包容,让她能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弥补自身的不足,给予她不断向前的力量,让她有勇气不限制于“别人的评价”,带着一份洒脱做自己。
“自信自强,挺膺担当。”高子涵始终坚定地走在热爱的征途上,用信仰书写自强篇章,用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她热衷于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活跃在校内外的各类志愿活动中。她协助迎新工作,在新生报到的帐篷下,搬运行李,解答疑问;她组建大学生志愿宣讲队,在各种宣讲活动的讲台上,用粉笔挥洒激情;她加入抗洪救灾的志愿队伍,为受灾民众分发饭菜、整理救援物资、排查堤坝隐患。从这些真真切切的实践中,高子涵深刻感受到付诸行动远胜于袖手旁观,那份脚踏实地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让她深知时间未被虚掷,生命不曾荒废。
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她多彩人生的轨迹;每一次蜕变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挑战,也书写着一段段激昂奋进的青春华章。“如果青春有颜色,我选择做透明的棱镜——把接收到的每束光,折射给更多需要温暖的人。”她抚摸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奖杯,明亮的眼睛如同星辰熠熠生辉。此刻窗外春意正浓,玉兰树的新叶在风中舒展,恰似无数个正在破茧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