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声】姐妹花组团上“985”“211”
近日,博雅数据库发布相关数据显示,我校本科生深造率远远超过同类院校,在全国位居第78位,在河南省位居第三位,仅次于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数字是枯燥的,也是有说服力的。继密集采访学霸宿舍后,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又采访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四位女生———她们同住一号宿舍楼213寝室,结伴求学上进,考研成绩喜人,组团进入“985”“211”院校深造,李琳琳进入吉林大学、张露丹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吕丹红进入南开大学、卢林萍进入南方医科大学深造,赢得师生交口称赞。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为什么选择考研,李琳琳、张露丹、吕丹红、卢林萍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张露丹说:“这样的机会可能这辈子只有一次,想给自己一个改变未来的可能。”卢林萍则指出:“想要通过研究生生活进一步充实自己,也是对未来就业的一个缓冲。”吕丹红和李琳琳是因为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想把这份热爱继续下去所以选择了考研。
没有哪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是平坦的,沿途也许荆棘密布电闪雷鸣,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问到考研奋战中难忘的片段时,她们有着共同的感受。
作为文科生,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背诵过程中最容易坚持不下去,把知识背会很容易,可是不遗忘就很难,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规律性复习。这个过程很枯燥也有些痛苦,尤其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有些内容还是比较难理解的,那种感觉最难熬。吕丹红还提到,“要有计划,安排好自己每一科目的时间,合理分配,不要拖拖拉拉。考研的大忌就是没有合理的规划,没有规划就不会有效率。”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那些无数个早起晚睡、挑灯夜战的时刻最后都汇成了光芒照耀着考研之路。所有为梦想付出的坚持都成为了渗透到骨子里的倔强,让她们在以后的路上也无所畏惧。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李琳琳、张露丹、吕丹红、卢林萍自始至终都紧紧地携手走在考研路上。她们有着科学的作息规律,坚持早起,互相监督,平常的话题也是考研进度、考研经验、考研的最新消息。每当谁出了状况,其他人都会及时发现并倾听帮助解决,会以开玩笑的方式缓解对方的负面情绪。“累的时候只要抬头看看她们的笑脸,就会觉得什么都可以坚持下去”,李琳琳微笑着说。许我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朋友的陪伴与爱如同明珠一般,给彼此光亮和温暖。
当问及在室友身上学到了什么时,她们表示,如果将她们的友情比作窖藏老酒,虽会被时光层层堆叠,但会愈来愈醇香。爱在左朋友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我们这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觉悲凉。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李琳琳、张露丹、吕丹红、卢林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校院各项活动,争取全面发展。她们在信师度过了充实而丰盈的四年,更用优异的成绩为自己四年的大学试卷划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记者希望她们给学弟学妹写段寄语,她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张露丹希望大家不负青春,不负昭华,回忆起大学时光,希望你是笑着的。吕丹红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定胜天,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卢林萍说: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得到想要的需要付出什么,定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珍贵。李琳琳说:希望学弟学妹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用乐观的心态对待问题,祝愿学弟学妹能考研成功,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希望师院学子以李琳琳、张露丹、吕丹红、卢林萍为榜样,昂扬向上,厚积薄发,成为最好的自己,也祝愿更多的师院学子组团去上“985”“211”!
(来源:《信阳师院报》第536期,点击标题可以查看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