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争辉: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编者按: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学校通过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会、举办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党代表进校专题辅导,多角度、深层次、全覆盖学习十九大精神,在全校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日前,《河南组工信息》(第94期)刊发了校党委书记宋争辉署名文章《提高政治站位 把握办学定位 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文章从突出政治领导、突出思想引领、突出固本强基和突出以学促做等四个方面,深刻阐释了我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先进经验与典型做法。现将全文予以转载,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高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夯实以院系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书育人,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保证。
一、突出政治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功能,突出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类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突出思想引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集中开展中层以上党员干部集中轮训工作,推动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作出示范、当好表率,形成学起来、教起来、研起来、干起来的良好氛围。推动育人主体协同,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机制,培养和锻炼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载体,分类指导、因人施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青年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突出固本强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委工作的基础。我们将持续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活动方式、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发挥院系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功能,让每一个党支部都充满活力。巩固和开拓以院系为重点的党建阵地,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学校德育品牌“五个一”工程中融入党建内容,在学校贤林讲坛、博士论坛等学术论坛定期开设“红色教育”专题讲座,形成“课堂内外相互补充、主辅渠道互相促进、理论实践相互印证”的党性教育体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完善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探索“互联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把党支部建设成为联系师生、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
四、突出以学促做,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以学促做、学以致用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根本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将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坚持内涵式发展,对标“双一流”建设,统筹推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牢固树立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发挥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的基础作用、“南湖”系列人才工程项目的引领作用和职称评审量化考评的导向作用,大力实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信阳茶产业、畜牧业、珍珠岩矿等区域资源做文章,促进农、理、工等学科融合发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融媒体空间”的协同育人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着力培养“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