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预告】外国语学院预告九则
报告题目1:从互文性角度看中国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的“世界性因素”
报 告 人:查明建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 8:30—1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 623210275
报告摘要:从互文性角度来研究中国当代现代主义文学,就是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放置在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系统中来考察,可以看出中外现代主义文学所构成的互文关系。它们构成“互文”的联结点就是“现代主义因素”。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以其本土化特质与世界其他现代主义文学构成了“家族相似性”,并以自己独特的文学意义丰富了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的内涵。在世界现代主义文学不断衍变的过程中,这种互文关系又发展为动态的对话、互释关系,为我们理解“世界性因素”命题的内涵,拓展其学术空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报告人简介:查明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译协副会长,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浦江人才计划”学者,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四有’好教师”(提名奖),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比较文学”主持人,上外十大人气公选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翻译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著作有《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1898—2000》(上、下卷)、《一苇杭之:查明建教授讲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等,译著有《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什么是世界文学?》《非洲短篇小说选集》等。
报告题目2:澳大利亚文学中的跨界写作与跨学科研究
报 告 人:彭青龙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 8:30—1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 623210275
报告摘要:澳大利亚文学历史不长,但涌现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作家,并在布克奖、诺贝尔文学奖多有斩获。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生代作家不再拘泥于狭隘的地方性色彩,而是把眼光投向人物、事件、情节等游移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故事,文本中蕴含着地方性与全球化之间的张力和单维叙事与多维叙事的融合。无独有偶,澳大利亚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趋向更加明显,分别从历史、政治、生态、女性等视角论述和阐释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效,并在文化批评、生态后殖民主义、女性批评等领域独树一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影响。澳大利亚文学中游离于多种文化的现象,既是其历史负荷的当代表达,也是世界文学中民族性与国际化困境的全球性反映。
报告人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英文期刊New Techno-Humanities 主编,《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澳大利亚文学、比较文学和教育教学。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会长。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学、科研成果分别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十余项。
报告题目3:中国外国文学学科的旧学与新论
报 告 人:曹莉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 8:30—1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 623210275
报告摘要:中国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及现代学术思想的兴起密切相关。20世纪伊始,外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外文明互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19世纪末“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科”的提出, 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广泛应用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同步发展, 相向而行。 本文拟从“旧学”和“新论”两个维度透视外国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尝试提出在“新时代”、“新文科“语境下,本学科发展的可能路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报告人简介:曹莉,剑桥大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著作和编著有:《史碧娃克》《永远的乌托邦》《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文明的冲突与梦想》《艺术人文》《文学艺术的瞬间与永恒》《新旅程》等。
报告题目4:西方新现实主义的文学书写
报 告 人:郭英剑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 8:30—1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 623210275
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考察2021年度的全球世界文学。英语文学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作家群体不断涌现新面孔,且频频赢得文学大奖和各种荣誉;知名作家笔耕不辍,屡有佳作问世;女性写作更是大放异彩,创作力量异军突起。从整体创作情况来看,本年度在创作思想与创作主题等方面已呈现出明显的“后现实主义”特征,并且成为该年度创作的一道靓丽风景。那么,何谓“后现实主义”?在创作中呈现出了何种特征?在本文中,我将以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各大英语国家文学大奖作为一个切入点,既从整体上加以综合考察,再从我们认为能够充分表征其特点的关键词入手,力争洞察该年度的文学细节,窥斑见豹、见微知著。
报告人简介:郭英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从2001到2020年,历任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英语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郭英剑教授是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社科重大规划项目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赛珍珠评论集》《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大学与社会——郭英剑高等教育文集》“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丛书”等。主要翻译作品有:《重申解构主义》《全球化与文化》《此时此地——保罗·奥斯特与J.M.库切书信集》等。
报告题目5:新世纪非洲法语文学中的消解、流散与杂糅
报 告 人:袁筱一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 8:30—1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623210275
报告摘要:在某种程度上,非洲法语文学似乎是不断变化之中的世界文学体系的一个表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发端开始,在一百余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从边缘向中心的运动过程,而是因为流散与杂糅对原有世界文学中心的慢慢消解。发言试图通过不同身份的法语女性作家,玛丽斯·孔戴、玛丽·恩迪亚耶与蕾拉·斯利玛尼的作品来解释今天的非洲法语文学的图景。
报告人简介:袁筱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法语语言文学博士,法语文学教授,翻译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与法语文学。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三十余部。著有《中国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文学翻译基本问题》等学术著作,文学评论文章八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目前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法语文学翻译与研究”。
报告题目6: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教学改革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报 告 人:钟智翔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 8:30—1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 623210275
报告摘要:由新文科内涵创新驱动的外语专业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对现有外语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再认识与再深化上,也体现在运用新理念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的全方位探索上。在外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培养理念,持续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出更新更好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要结合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要加强课程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将教风、学风建设落到实处。要抓住新文科建设的契机,抓好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的对接,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教研互动,建设出全国一流的外语专业。
报告人简介:钟智翔教授,信息工程大学外语学科专家组组长、外语学科首席专家、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教育厅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指导专家,云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出版著作10部、教材19部,发表学术论文134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非通用语教育研究、缅甸语言文化研究。
报告题目7:景观社会的分裂主体: 以德里罗的《美国志》为例
报 告 人:周敏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 8:30—1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 623210275
报告摘要:法国思想家德波认为, 景观社会中的景观是一种被物化了的世界观,其本质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主体由于深陷由影像所制造的“第三人称意识”而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以德里罗的小说《美国志》为例,本文指出,景观社会的主体在解码媒介文本的过程中将这“第三人”转变为自己的认同对象,置换了自我原有的身份认同,从而使自己的主体身份成为“形象之相像之形象”,成为摹本之摹本。
报告人简介: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Neohelicon (A&HCI) 等国际杂志编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曾任滑铁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等多项,在Telos、Neohelicon、《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多部。
报告题目8: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写作与盲审
报 告 人:陈茂林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15:00—17: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 623210275
报告摘要:研究生论文选题要体现浓厚、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认真详细地做好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分门别类,高度概括,找出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把别人研究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为自己的论文找到空间。写作时,要注意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按照全文的研究主线,一以贯之,注意运用主题句,加强论文以及论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做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说服力强。摘要一定要展示论文的主要论点和闪光点,结论要对全文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再次强调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可行的话,也可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了提高论文盲审的通过率,一定要做好论文预答辩,提前暴露问题,做针对性的修改。
报告人简介:陈茂林,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学科组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国家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2项,参与国家重大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2部。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报告题目9:谈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问题与建议
报 告 人:马会娟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15:00—17: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 623210275
报告摘要:自2008 年首批 MTI 翻译硕士研究生在全国 15 所高校开始试点教学以来,至今已有260多所高校招生,招生点的增长和招生人数的增加反映了新时代以来国家对翻译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学位毕业论文作为翻译硕士学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报告以北外翻译硕士的毕业论文撰写为例,探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的写作模式、选题和写作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报告结合教师指导论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的建议,以期对高校MTI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报告人简介:马会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博士,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后,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长江学者”青年项目,2019年入选富布赖特学者。担任国际学术期刊PERSPECTIVES(A&HCI)编委,在BABEL(SSCI),META(A&HCI),PERSPECTIVES(A&HCI)及CSSCI期刊等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专著、教程、学术译著十余部。专著《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